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A股四月有大利好 肖钢第二把火会否烧向新股

2013-04-01 11:37: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号  

  

    编者按:本周因新股发行(IPO)重启、国五条细则出台等不确定消息影响,市场情绪悲观。尤其是银监会发文重拳治理银行理财产品,直接导致了银行股的暴跌。再加上清明节假期将至,市场资金短期做多的意愿也受到限制。总体上,A股的政策市困局正在令市场预期发生逆转。

    新华社:A股四月有大利好 港澳台居民炒A股“开闸”谈

    小活水引入大能量——港澳台居民炒A股“开闸”谈

    根据大陆新近发布的管理规定,自4月1日起,境内港、澳、台居民可直接开户买卖A股。港澳台居民对抢A股开放的“头香”意愿如何?来自两岸以及港澳地区的反馈信息显示,虽然仍众说纷纭,但大家的兴趣和关注却可谓不约而同。

    台商云集的昆山、东莞,早早做好了“吃螃蟹”的准备。据媒体报道,当地台协会已多次组织券商给台商开宣讲会,解读两岸股市运行细节的不同之处,不少台商还做了预约。广东、福建等地的券商,也因“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早早做好寻找潜在客户的准备。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港澳台居民直接开立A股账户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使其能依法合规、平等参与证券市场投资,有利于保护他们在证券市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来自港澳台的活水能够在A股市场激起多大涟漪?分析人士指出,开放港澳台居民直接投资A股将扩大A股投资群体,为A股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光大证券(601788)首席投资顾问滕印说,这体现了管理层积极扩大市场资金来源渠道的苦心,也成为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的标志之一。

    台湾元大宝来证券海外交易部副总经理林廖进说,港澳台人士通过人头账户投资A股早已行之多年,这只是将原有的人头户投资就地合法,对于台湾券商影响不大。

    “人头户最大的风险就是缺乏法律保障,”元大宝来投信总经理刘宗圣在受访中表示,这一新措施将大幅减少相关纠纷,对台商的保障更为完整,符合两岸金融开放的目标。

    相对而言,台湾业内人士更看好这一开放政策的后续效应。据了解,目前有21家在大陆注册的台资企业获准在大陆上市。大陆方面也表示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A股市场上市。林廖进表示,A股市场对企业和个人的双“开闸”,对增进大陆股票市场的动能很有帮助。

    “此举有助于增进两岸股票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台湾票券金融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吴正庆表示,下一步希望能开放台湾证券公司赴大陆开设子公司,同时与大陆证券业者合作取得当地的证券研究资源。作为互换,大陆公司也可取得台方的研究资料,今后双方居民在对岸进行股票证券投资交易就会更加透明、顺畅。

    此外,同样令台湾证券界关注的,是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与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扩容加速的动向。据悉,目前大陆有关方面研拟增加上千亿元的RQFII专项额度用于台湾地区。

    肖钢:稳中求进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针对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上任后会采取哪些措施继续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问题,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9日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肖钢主席对媒体朋友的关心表示感谢。肖钢主席上任两周来,在抓好日常工作同时,一直在进行调查研究,将按照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推进落实年初监管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肖钢主席十分重视各方面反映的意见,关注到媒体及网络的相关报道,对大家的建言献策会抓紧研究。

    这位负责人介绍,肖钢主席对加强证监会内部管理提出一些明确要求:一是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包括每周一上午召开主席办公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二是建立定期新闻发布制,每周五下午闭市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或新闻通气会。

    证监会下月起审核IPO自查报告

    就IPO(首次公开发行)财务专项检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4月份开始证监会相关审核部门将开始对自查报告予以审核,发行部、创业板部、会计部等将组成15个检查小组开展抽查工作。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各中介机构和发行人正在对照证监会通知要求开展自查工作,并于3月31日前向证监会报送自查报告。证监会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自查报告接收工作。自查结束后,从4月份开始,证监会相关审核部门将开始对自查报告予以审核,发行部、创业板部、会计部将会同系统有关单位组成15个检查小组开展抽查工作。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同时,按照年初监管工作会议的部署,证监会也在继续研究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制定配套规则,继续做好新股发行核准的有关工作。

    根据证监会此前通知,IPO发行人应根据有关通知的要求出具明确、具体的书面意见,并随自查报告一并提交,中介机构应在自查报告中出具明确核查结论,自查报告提交的最后期限是3月31日。针对部分中介机构提出的可否延期提交的问题,证监会曾于1月底表示,如在3月31日前无法提交自查报告,则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可提出中止审查申请,待其提交自查报告并经审核后,证监会仍将对该部分企业按比例组织抽查。同时,本次自查报告视作正式反馈意见回复,在规定时间内不提交自查报告,又未及时提出中止审查申请的,将被终止审查。

    证监会:正继续研究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从4月份开始,证监会的相关审核部门将对自查报告进行审核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9日就一些热点问题向记者做了介绍,这些问题涉及肖钢就任证监会主席以来的工作动向、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等。他介绍,对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目前正在有序开展。

    “肖主席上任以来,大家很关心他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同时,媒体和社会各界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借此向大家表示感谢。”负责人说。

    他介绍,肖钢就任证监会主席两个星期以来,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一直在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将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推进和落实今年年初监管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肖主席上任后,对加强证监会内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负责人说,第一,每周一上午召开主席办公会,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第二,建立定期的新闻发布制度,每周五下午闭市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通气会。

    对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正在进行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负责人介绍“正在有序开展”。

    “各个中介机构和发行人正按照通知要求开展自查工作,3月31日之前向证监会递交自查报告,证监会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自查报告的接收工作。”负责人说。

    他同时介绍,自查工作结束后,从4月份开始,证监会的相关审核部门将对自查报告进行审核。“发行部、创业板部、会计部将会同有关系统单位组成15个检查小组开展检查工作,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此外,负责人介绍,证监会正按照今年年初监管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继续研究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制定相关的配套规则,继续做好新股发行的核准工作。

    市场预期生变 A股陷政策市困局

    本周因新股发行(IPO)重启、国五条细则出台等不确定消息影响,市场情绪悲观。尤其是银监会发文重拳治理银行理财产品,直接导致了银行股的暴跌。再加上清明节假期将至,市场资金短期做多的意愿也受到限制。总体上,A股的政策市困局正在令市场预期发生逆转。

    经济复苏预期

    看强弱重趋势

    实体经济与货币政策两大因素决定着A股中期行情的强弱。

    从实体经济复苏情况来看,3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录得51.7,创两个月以来最高,显示制造业运行小幅改善,实体经济温和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再从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今年2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速达21.8%,已连续两个月出口增速超过20%,且近期出口企业信心指数明显回升;1至2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22.8%,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6.6个百分点。但1至2月消费和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却低于市场预期,2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增速也略低于预期。这意味着国内经济经历1、2月份春节效应扰动,3月份才能形成趋势,也就是要等3月份数据出笼时才能看出端倪。

    因此,投资者不要因为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和通货膨胀略高于预期而悲观,实际上现在远未到决断的时候。4月份及二季度才是关键。乐观预计,进入4月份后,PMI、新开工、货物周转、发电量、进口等数据将会有所好转,未来3至6个月经济向好格局不会改变。

    货币收紧预期

    盯价格防热钱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周二继续进行320亿元人民币28天期限正回购操作。市场解读为:此举表明中国央行开始逐渐收紧货币政策,或意在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抑制热钱流入以及稳定房价走势。

    紧接着,受银监会公开《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影响,本周四银行股全线下挫。兴业银行(601166)、平安银行(000001)、中信银行(601998)、民生银行(600016)等商业银行股成为重灾区。市场分析人士预计,新规将导致流动性趋紧、社会融资成本上升。

    我们认为,理财监管升级具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理财监管升级将加大市场对货币收紧的担忧,短期市场将受到冲击,中期仍需观察政策动态和资金利率趋势;另一方面,大类资产配置偏向股市趋势延续。大类资产配置2011年开始已从实物类资产偏向固收类金融资产,目前正偏向权益类金融资产。理财监管升级使固收类产品规模收缩、收益率下降,驱动资金流向股市、债市。

    实际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在两会上就表示,今年货币政策更趋紧一点。究其原因:一是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可能回落至2.5%,但此轮CPI已经完成筑底,2013年在酝酿新上升周期,预计4月份开始呈现缓步上行;二是继1月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新增量创下了自2011年4月以来的新高后,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小幅升值,创两个月来新高,人民币即期汇率也创出历史新高;此外,2月对外直接投资(FDI)金额同比增长6.32%,为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恢复正增长。

    我们也应该看到,央行收紧货币又反证中国经济复苏态势确立,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海外资金大量涌入中国,这又有利于股市走好。

    “新国五条”预期

    地方版细则是关键

    随着3月25日广东版“新国五条”细则的率先出台,各地落实楼市调控“新国五条”的工作也进入冲刺阶段。作为楼市回暖的代表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出台的调控细则更引起市场关注。

    广东版“新国五条”细则明确要求落实政府稳定房价的责任,广州、深圳两市须在3月底前公布2013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要求房价过快上涨的地区严格执行关于出售自有住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规定,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四地继续严格执行限购政策。业内人士解读,广东版细则虽然未涉及个税、信贷等具体细则,但明确了以城市为基础的调控细则出台时间表。

    北京市将在3月31日前如期出台楼市调控细则。有消息称,北京版细则将有三大动作:首先,购买二套房的信贷门槛进一步提高。其次,界定二手房交易环节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出售五年以上唯一家庭住房,将免征个人所得税;非唯一住房,将严格按照交易差额的20%征收个税。第三,北京将进一步收紧户籍人口的购房资格。北京户籍单身人士很可能只能购买一套住房。国五条上海细则力度将和北京相当,晚于北京出台。

    IPO重启预期

    发行改革成关注点

    IPO核查截止日期已经临近,证监会表示3月30日和3月31日可以加班接收材料。有消息人士对媒体明确表示,有60余家企业已经收到批文,准备排期发行。据悉,目前有99家已过会但尚未拿到发行批文的企业。

    今年以来,先后有47家企业终止审查,尽管如此,目前排队企业的总数仍达842家。这表明依靠企业主动撤材料来化解IPO“堰塞湖”并不现实。史上最严厉的IPO财务核查威力似乎没有预期中大,业内预计撤材料公司的数量将由此前的300家下降到100家。

    4月份无疑是IPO改革的窗口期,不仅有新股发行重启倒逼的预期,也点燃了新股发行改革的预期。去年4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不到一个月(4月28日)证监会就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总之,进入4月份,如何化解IPO“堰塞湖”、何时重启IPO、怎样重启IPO,必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外围股市向好预期

    A股跟跌不跟涨

    本周四,道琼斯指数报14578.54点,上涨52.38点,涨幅0.36%,盘中创出历史新高14585.10点;标普500指数报1569.18点,上涨6.33点,涨幅0.41%,盘中创出历史新高1570.28点。

    周五,A股无视隔夜美股大涨,标普、道指创出历史新高的利好,依然弱势整理。本周二,A股受隔夜外围股市收跌影响跳空低开,一路震荡走低,沪指收盘跌破2300点整数关口。周三,A股对隔夜美股大涨反应冷淡,没有抓住外围股市向好的机会反击,收出“倒锤”十字星,呈现下跌中继形态;周四,隔夜美股涨跌不一,A股重创,两市暴跌近3%。从过往经验看,A股跟跌不跟涨,反映了市场极度弱势,但距离反弹也不会太远。

    五矿证券:下周将迎来反弹

    本周沪指大跌近4%,主要跟解禁股环比大增、消息面偏空以及IPO可能于近期重启等因素有关,其中银监会重拳治理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股打压明显。但从上市公司业绩情况、外围市场以及A股运行规律看,大盘下周迎来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首先,企业盈利情况已明显好转,上市公司一季报值得期待。据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电力、石油、钢铁、电子、汽车增势喜人,经济复苏迹象明显。截至3月28日,共有30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的公司多达203家,占比为65.69%。上述203家首季预喜的公司中,有63家公司净利润预增最高幅度超100%。上市公司业绩情况明显改善,将加大市场反弹的要求。

    其次,周边市场持续向好,跟A股形成鲜明对比,纠偏行情随时可能发生。继美股道指创历史新高后,标普500指数也已接近历史高位,更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是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其主要股指也已是月线十连阳。虽说A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跟外围市场相关度较小,但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持续太久。

    最后,从本周大跌看,市场对利空有过度反映之嫌。虽说银行股受政策影响较大,但从银行公布的业绩情况来看,估值支撑较为明显。此外,从历史经验看,重启IPO前后均有一轮不错的行情。总体看,我们认为本周的下跌或构成抄底良机。

    下周趋势 看多

    中线趋势 看多

    下周区间 2230-2300

    下周热点 券商、医药

    下周焦点 成交量

    申银万国:调整确立 趋势向淡

    上周我们提出反弹或已到位,本周股市破位下行、持续探底。目前看,春季行情已经结束,阶段性调整确立,后市将持续震荡探底,且时空跨度较大。投资者应加紧减磅,严格控制仓位,降低风险。

    本周金融股的大幅回落虽有政策面因素的影响,但机构持续离场的痕迹在此前已经相当明显,不仅是ETF持续十周净赎回,开放式基金持续四周主动减仓,而且从逐日资金流向看,上周四开始的主力资金净流出额也大大超出上周三大阳线的流入额,机构有拉高出货、暗渡陈仓的嫌疑。目前看,权重股下跌对市场人气影响巨大,且对指数走势形成重压,后市料难有转机。

    从市场环境看,年报业绩和供求关系是短线两大负面因素。从年报看,目前已公布的800来家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比2011年微增2%,但其中银行股占了半壁江山,除去银行股外,其他的公司则是下降超过10%,随着4月份的临近,中国远洋等多家央企纷纷报亏,后续业绩也难以令人乐观。至于供求关系,IPO何时重启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靴子”落地之前,谨慎预期将占上风。

    此外从技术上看,本周上证指数击穿60日等均线支撑,并在周四留下巨大跳空缺口,多空平衡已被打破。目前看,阶段调整得以确认,后市大盘将考验2220点年线位支撑,再往下则会考验2132点“钻石底”位置,届时才有再次出现技术性反弹的可能。时间上,在利空出尽前市场都难有真正的转机,有可能会持续到下半年。

    下周趋势 看空

    中线趋势 看空

    下周区间 2160-2260

    下周热点

    下周焦点 政策预期

    东吴证券(601555):短期企稳 弱势震荡

    本周股指受阻30日均线后逐级回落,并在周四加速调整,留下了一个较大的跳空缺口,对市场信心打击不小。预计短线空方乘胜追击后,大盘有望迎来喘息期,维持弱势震荡整理的概率较大,操作仍宜保持谨慎。

    短线市场有四大负面因素有待消化。其一,银监会8号文剑指银行资金池业务,银行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规模将收缩,对银行整体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尤其是该业务占比较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受到较大冲击。其二,随着一季度接近尾声,市场IPO重启预期升温,这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谨慎心态。其三,市场尚未产生新的做多主力军,在金融、地产板块受利空压制的背景下,若无新的做多主力崛起,大盘难有好的表现。其四,新增资金不足,而场内资金持续减仓。3月份以来,基金总体延续逢高减仓的操作,即使在上周的反弹过程中,偏股型基金依然逆势减仓超过1%。

    从技术指标来看,大盘5日、10日、20日和30日均线拐头向下,或再次形成空头排列,同时成交量递减表明资金交投热情下降,另外K线形态也不能排除形成头肩顶的可能,年线保卫战成败尤为重要。

    下周趋势 看平

    中线趋势 看空

    下周区间 2180-2280

    下周热点 农林牧渔

    下周焦点

    新时代证券:考验2200点支撑

    本周沪深股市出现大幅下挫。目前看,大盘重新步入调整趋势之中,市场人气涣散,预计后市沪综指将考验2200点支撑。

    本周消息面利多与利空参半,但市场对利多消息反应平淡,对利空消息反应较为激烈。周一,广东省落实“新国五条”,率先出台首个地方版楼市调控细则。楼市调控政策历来对A股市场影响较大,周初大盘结束反弹态势下跌以消化利空。周三,有关方面研究确定今年政策6个方面共48项重点工作,并要求把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和推动经济转型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预计随着各项措施落实,经济企稳复苏态势将会进一步确立。周四,银监会发布8号文对银行业目前高达7.1万亿的理财资金进行规范,从长期来看对银行业是件好事,但短期对银行股形成较大冲击,银行板块出现暴跌带动A股市场整体下挫。

    流动性上,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两次28天期正回购操作共计620亿元,中标利率持平在2.75%,扣除到期的正回购资金50亿元,本周央行连续第六周净回笼资金570亿元。至此,整个一季度央行累计从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7060亿元,创历史次高,表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转向以收紧为主的正回购操作。不过,市场资金利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显示流动性仍然较为宽松。

    下周趋势 看空

    中线趋势 看平

    下周区间 2180-2250

    下周热点 金融、新材料

    下周焦点 经济数据

[作者:陈鸿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