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期货公司将迎来大考

2013-04-01 09:5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字号  

  

    2012年中国期货业取得骄人业绩,共有8家期货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仅有的4个AA类期货公司全部成为“亿元俱乐部”的成员,其余的四家期货公司亦为A类期货公司。与2011年末的数据相比,2012年期货行业整体来讲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但是有三个现象值得注意:

    首先,几家手续费收入和保证金排名前几名的期货公司,在净利润排名中却在十名以外,个别甚至没有进入净利润排名的前20,手续费和利息收入不再是决定期货公司盈利的唯一因素。其次,2012年净利润排名前16名的期货公司净利润总和达17.89亿,排名前10%的期货公司的净利润占全行业净利润的50%,与2011年相比,期货行业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出现“强者恒强、两极分化”现象。第三,从股东背景来看,2012年8家净利润过亿的期货公司中有6家拥有券商背景,券商系期货公司的崛起势头愈发明朗。我们认为,上述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

    其一,监管部门自2011年起接连放开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期货公司的盈利模式开始发生改变,过去仅仅依靠手续费收入和保证金利息的单一盈利模式被打破。可以想象,随着境外代理业务、仓单质押业务、代理发行基金业务等其他创新业务的陆续推出,期货公司的经营模式将会发生进一步变化,盈利途径和盈利模式也将继续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所谓的期货创新业务,无非就是让期货公司正在做的合情合理的事情合法化,允许最懂期货、最了解期货的期货公司做期货。事实上,早在证监会正式对资产管理业务开闸放水之前,部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期货公司就已经在从事类似的业务。这些期货公司通过早已积累起来的业务经验、从业人才和优质客户,赢在了起跑线上。也就是说,2012年行业的分化只是初见端倪,随着创新业务和创新品种的持续推出,期货公司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剧,期货行业的竞争格局也会继续发生改变。

    其二,期货品种结构不合理,商品期货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许多具有良好现货基础、巨大避险需求的商品期货品种迟迟没能推出。2012年,仅股指期货一个品种的成交额就占中国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额的44%,股指期货的成功意味着券商系期货公司的崛起。可以想象,在国债期货推出之后,又将出现一批具有银行背景的期货公司。这类期货公司的出现会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挤压当前综合类期货公司和具有现货背景的期货公司的生存空间。

    因此,为了应对期货行业在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综合类期货公司和现货类期货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重新定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贴近现货市场、服务现货企业来“接地气”。具有现货背景的期货公司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套期保值方案、交割服务等一系列针对现货企业的服务,将为产业链客户服务打造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产业链”,从而提高自身在期货行业的竞争力。综合类期货公司则可以通过设立现货子公司的方式开展多种套利交易,实现盈利方式的多元化。同时,有实力的期货公司也可以通过现货子公司选择加盟或参股国内发展比较成熟、行业知名度较高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进一步贴近现货市场和实体经济,促使期货公司的服务更加“接地气”。对于期货交易所来说,则要放下身段,加强与国内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联系,不断向下延伸,打通与现货市场、中远期市场的联系,大力培育场外市场,促使“场外产品场内化”——场外产品场内结算、场外产品场内交易——为我国期货市场培育品种,丰富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结构,让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落到实处,形成期货与现货互动、场内与场外互通、线上与线下互应、境内与境外互联的多层次的商品衍生品市场体系。

    期货交易所的创新重在推出新品种,期货公司的业务创新重在推出投资于期货品种的产品。期货不仅是一个风险管理工具,也是一个财富管理工具。随着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推开,期货公司将在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资产配置等方面显现功力,这将改变期货公司仅靠手续费收入维持生存的状态,并成为期货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期货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方面需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点,加强交易团队、研发团队和信息技术团队建设,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0年前我曾经预言:期货作为一个小行业将迎来大市场。10年后的今天我的梦想终成现实。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风险和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期货公司将迎来大考,期货行业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具有竞争力的期货公司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者:陈鸿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