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后人追忆烈士陶家齐:被叛徒出卖夫妻双双被捕

2013-04-01 08:58:00 来源: 扬子晚报 
字号  

图:陶家齐的亲人献花圈。

上图:陶家齐烈士   宋峤 摄

    父亲被捕那天,刚好是他周岁生日,差点葬身火海;如今七十高龄的他,通过重走父亲的革命路,访问父亲的战友、邻居,还原那段艰辛的岁月。今年是抗日英雄陶家齐烈士殉难70周年,昨天,烈士的50多位亲人赶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来祭扫。小儿子陶和寿将把自己访问获得的录音、视频资料捐赠给雨花台,用来进一步丰富陶家齐烈士的资料。

    主动为新四军建情报站

    鞠躬、鲜花,看着陶家齐烈士的遗像,又一次读着再熟悉不过的生平介绍,烈士的亲人们一个个眼中都闪烁着泪花。“每年清明我们家都有人来。”陶家齐烈士的小儿子陶和寿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父亲共有五个子女,今年来了50多个亲人,是最全的一次。“除了因为上学,或者因公身在国外等特殊的原因,基本都到齐了。”他说,特别是小姐姐陶和英的女儿特地从加拿大赶回来,还带上了女儿、女婿和才三岁的外孙、一岁的外孙女。

    陶家齐烈士是南京江宁湖熟人,出身于商人家庭。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发生时,他正在上海,捍卫民族的爱国心使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十九路军抗击日军。一次战斗中,日军的炮弹在他身边爆炸,耳朵从此听不见声音了。此后,经过努力,他练出了准确读出“唇语”的本领。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陶聋子”,本名“陶家齐”反倒被人们遗忘了。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陶家齐因耳聋回到了家乡,在湖熟燕丹乡(今燕窝、樊家一带)政府做秘书。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了江宁的交通要道和主要集镇,日本兵在县内大肆杀戮。攻陷江宁后,日军立即从东、南、西三面攻击南京城,南京沦陷。陶家齐眼见国破家危,寝不安席,在日记中愤怒地记下了日军的这些暴行。

    “当时我父亲拒绝了日伪维持会、绥靖队的拉拢。”陶和寿说,靠变卖家产、字画维系着一大家的生计。正当他寻找报国之门时,新四军找上门来了。“新四军支队领导一到江宁,就了解到湖熟有位陶乡长是主张抗日的爱国绅士。”陶和寿说,父亲主动要求承担新四军的情报任务,动员大儿子陶和庆、侄儿潘泽松和他一起抗日。还发动了五六个爱国青年,组织情报站。

    被叛徒出卖夫妻双双被捕

    “当时新四军一支队一团团长傅秋涛书面委任我父亲为情报站主任。”陶和寿说,为了在那个乱世生存,为新四军及时搜集到准确有用的情报,陶家齐加入了帮派,拜了南京安清帮“大字班”头目宋汉文为“老头子”,自己也广收门徒。陶家齐虽然耳聋听不见,可他所收的安清帮门徒耳目众多,湖熟地区日伪的一举一动他大都能掌握并及时通报给新四军。后来,经历了在江宁地区著名的“赤山战斗”,这场战斗的胜利和陶家齐及时送出的情报密不可分。

    1943年中秋节那天,已经是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的陶家齐,带着几名队员路过林家庄,正好是小儿子陶和寿过周岁,就在家中留宿一夜。不料,却被当地的叛徒发现了,当晚陶家齐夫妇被捕。

    小儿子重走他的革命路

    “那天晚上我差点葬身火海。”陶和寿说,日军抓走父母的同时还放火烧了陶家。当时和陶家齐夫妇一起的通信员,谎称是放牛娃躲过一劫,听到火海中的陶家有孩子的哭声,立即冲进去将陶和寿救了出来,藏在村民家中。后来,陶和寿被表嫂和姐姐带走,“我大概三岁的时候又跟着养母逃到南京三元巷一带生活。”他说,直到解放后大哥才找到他,回到湖熟。

    当年的陶和寿才一岁,只有从养母和哥哥姐姐口中获知父亲的形象。趁着退休,2010年开始,在安徽工作的他到上海、南京,访问父亲当年的战友以及目睹父母被杀害场景的乡亲,并去了父亲当年工作的地方缅怀。“一位远方的表嫂亲眼目睹了我父母被害的经过。”陶和寿说,在游街示众时,听到母亲边走边喊他的乳名“小圆子”,敌人一刀就砍下了母亲的头。当问父亲有什么话要交代时,父亲朝日本鬼子啐了一口痰,然后也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了。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眶湿润了,“上海4位战友,江宁本地7个。”老人说,接受访问的人年纪都大了,自己正在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将来要捐献给雨花台,向后人传递父辈的爱国精神。” 扬子晚报记者 杨娟

[作者:刘欢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