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排球运动的基石,国内联赛始终不温不火,当中国男女排在近年都陷入低谷而引发关注和讨论后,排管中心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激活联赛。联赛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距离职业化还遥远,改革力度还不够大,排球联赛需要更多的变革。
高沈阳揭开联赛大幕
说到中国排球的改革,就不得不提高沈阳。1995年7月高沈阳出任排球处处长,那正是中国体育从计划向市场转轨的阶段,足球、篮球已经开始职业化试水并初见成效,排球同样面临新的选择。
高沈阳上任后第一项赛事就是在南昌举办全国锦标赛,“偌大的看台上除了参赛各队的人几乎没有观众,虽然那个时候我对国情的认识也比较肤浅,但可以肯定的是排球需要改变”。高沈阳说:“搞俱乐部联赛无非就是要把这潭水盘活,核心的内容就是人才的流动。但是这里面有个全运会的问题,全运会对于地方来说比奥运会还重要,所以既要保证地方利益又要把这潭水盘活。地方不就是保证全运会吗?那四年中我就在全运会这年控制人员的流动,确保这个队员代表他原来的省份打全运会就可以了,所谓的给签约权不给注册权。我保证了地方全运会的战略,其他时间就交给俱乐部按市场化运营。”1996年4月底的“天津会议”上确定了以主客场制为突破口的联赛改革方案,1996年12月21日,首届中国排球联赛在南京正式启动,这一年也被称为排球改革元年。
回顾过去,高沈阳认为现在还是面临如何既能保证地方的利益又要把这潭水整活的问题,但形势更为严峻。
球员收入难比足球篮球
联赛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球员的收入却始终很低,与足球和篮球的职业球员的收入差距之大令人难以想象,甚至不如普通白领。
一位国家队队员说:“我认为职业化的关键是人员自由流动,现在运动员去哪里都是母队说了算。职业化就是把球员交给市场。现在的排球运动员一个月3000多块收入,能有热情吗?”她认为现在大家留在体制内,为的就是退役后有人管,但是能有人管的毕竟是少数。虽然职业化之后,可能将来的出路要自己解决,但是对于被市场认可的球员,还是可以在运动生涯中挣到钱,而那些不被认可的球员,也可以早点找出路,不要混日子了。
上海男排的一位老队员透露自己的工资只有2000多,“拿到全国冠军可能奖两万,以前就一万多。很多队员老婆的年终奖都高我们7倍。还好我们是联赛十连冠还有两届全运会冠军,还有个四五千的补贴”。他认为还是应该将人才交给市场,“足球、篮球都可以自由转会,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尽管排球联赛现在也有转会,但是进入转会名单的很少有主力球员,少有的主力球员也是排名靠后的球队缺钱。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转会并非是良性的。
人才需要流转
说到排球联赛的人才流动,北汽男排主教练李牧是最有发言权的,作为球员在1999赛季他曾成功地从北京转会四川。谈到当年的情况,李牧说:“因为咱们国内的这种体制是有全运会的,各个地方都是全运会为主,国内球员尤其是好的球员是根本不可能放掉,我当初其实也是因为在北京队不打了,才有机会去其他地方发挥点儿余热,我觉得这制约了中国排球的发展,但是这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事情,我们也希望开放队员的这个市场,这样活了以后,队员们训练比赛的热情也会不一样,包括他们的身价也会真的得到体现,虽然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是我特别希望能开放这个市场。”
北汽女排主教练蔡斌则认为职业化的步子一下子不可能迈得太大,“人才流动这潭死水必须打破,但运动员从小是各地方培养的,而职业化也就意味着他可能转会,我觉得这个对各个地方也是不公平的”。蔡斌指出,“国外球员从小就是花钱学排球,可以随意去任何俱乐部。但是我们是政府投入来培养球员,希望你未来为这个地方去效力,不能想走就走。所以我想现在可能不会一下子把这个步子走那么大,因为这对地方是不公平的”。
辽宁女排主教练、“黄金一代”主要成员之一的张越红经历丰富,她曾到法国戛纳队打球并获得欧洲冠军杯冠军,也曾到日本东丽队打球获全国冠军并当选联赛MVP,还曾转会到北京打了一个赛季帮助北京保级成功。张越红说,就目前的体制,国内的球员主动性太差,依赖性太强,大都是被迫在练,不是主动去练。日本球员知道自己打球是为了什么,为自己,为职业前景,她们在高中毕业决定是上大学还是打排球、当职业球员,一旦选择了,那就是工作,要努力工作,打得好就能够有好的合同,就能挣钱养自己。她说:“现在队员的条件比我们当年要好很多,但是从小的生长环境也和我们不一样,不是想让她们主动就能主动得起来,这个环境要改变。你看恒大那么多老队员,能保持那么高的水平,因为她们珍惜这个机会,清楚自己为什么打球,想要什么,如果打球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意愿,那自然没有动力。”
全运战略对排球发展有影响
作为辽宁女排的“教父级”人物,岳金库曾率队打破天津女排垄断拿到过一个赛季的联赛冠军,同时他是辽宁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
谈到排球联赛,岳老认为由于今年是全运年,所以各队或多或少都有所影响。女排队伍水平不是太高,各个队伍的个人技战术能力环节都不好。感觉在吃老本,好的新人、好的苗头看不出来。本赛季的一个特点是强队与弱队之间的水平拉得比较近,但整体水平并不高,强队看不出来强,本赛季天津队场上球员条件不是最好的,但基本功扎实,队员全面,所以都打不过,“这个特点与目前全运战略有关,有一些球队有好的年轻球员,但是不会让他们到一线队打球。受到全运会青年组的影响,有的球队成年组水平一般,但青年组有实力,因此偏重青年队,宁愿要她们留在青年队,在全运会青年组的比赛中争取好成绩。好的球员打不了一线队,联赛整体水平不高,进步不大,这些肯定与联赛不够职业化有关”。
岳金库认为职业化想马上搞起来,得从领导层面下决心,但这个很难。在地方上,有兴趣搞排球俱乐部的企业还有,辽宁从1993年成立俱乐部,基本上是企业养这支球队,但是好多事企业说了不算,权力还是在省里。他说:“我了解有好多老板想组建队伍,也想搞恒大这样的模式,但队员受到限制,也受到大环境的限制,没办法做。名义上企业养,但人员流动方面压根没有。排球联赛职业化,人员要流动起来,走向协会制,这是大政策,需要领导做决策,但就目前这个状况,太难了。”
一线球员不足400人
2009年参加中国排协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的时候,代表手中有一份《2009年—2016年排球运动发展规划(草案)》,共有55条实施措施,其中5条专门针对后备人才:办好全国大中学生联赛,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大中小学竞赛制度;举办各种形式的软式排球活动;从提高趣味性出发,修订软式排球规则;奖励开展排球活动的先进单位、组织和个人;推动校际排球比赛。
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在介绍当时的状况时说:“目前全国从事排球训练的人数少得可怜,男女排一线球员不足400人,加上业余体校学员还不到2000人。”中国女排前任主教练陈忠和认为,女排专业运动员恐怕只有100多人,“我们是从100多人里选材,美国是在100多支球队里挑人。人才匮乏的问题今后会越来越严峻,应当成为排协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样是前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胡进也很有同感,他说,2009年全运会排球决赛12个名额,预选赛只有14支队伍参加,落伍的队伍生存压力很大,跟过去几十支队伍竞争的局面没法比。
排球改革让位于成绩
除了全运会的制约外,排球大环境上的推广也存在不少困难。中国排协副主席、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教授指出,排球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没法儿跟足球和篮球相比,“身体直接对抗的项目更吸引观众,比赛结果偶然性较大,受客观条件影响小。群众参与性强的,明星产生的项目更容易吸引观众。排球也有球星,但更是依靠集体的项目,以上这些差异性导致排球市场运作困难”。
就改革而言,钟秉枢认为排球压力比足球和篮球大得多,“通常运动项目的改革,会在两种项目上走得比较快:一个是成绩不行的,成绩滑到底了,像足球、篮球、网球这一类,会放任改革,没有为国争光的任务,改革的步子可以走得快,和国家利益没太大关系了。二是垄断性的,像乒乓球,谁打都能拿冠军,放心让它改”。排球则比较特殊,2004年女排雅典夺冠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队成绩的追求,所以在改革的问题上,决策者谨慎,各方干预也多,毕竟领导关注,群众关心。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者索性就去考虑如何维持熟悉的体制,以求完成任务。只要拿到冠军,其他事情就不被关注了。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刘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