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山东聊城东昌府劳动人民将传统剪纸这项艺术锤炼得日趋完善,创造了以剪刻、镂刻为主的多种技法,作品构图新颖、姿态优美、形象逼真、镂刻精巧、色彩鲜艳,形成了独具东昌特色的剪刻刀上的纸上艺术。
活灵活现的花鸟虫鱼、造型各异的人物、美丽的神话故事……一把简单的剪和尖利的刀,一张普通的纸,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剪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便跃然眼前了:这就是神奇的东昌传统剪纸。
起源:运河周边民俗的滋养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处齐鲁、燕赵文化结合部,黄河、运河文化交汇点上的东昌府,在各种文化碰撞、融合与更生过程中,创造并传承了丰富多彩又充满魅力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东昌剪纸艺术即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自古,东昌古运河沿岸逢年过节、生寿嫁娶、乔迁新居时节,都有把房子装饰一新的民俗,用贴窗花、做墙围子来营造喜庆气氛,剪纸便应运而生。因其就地取材,质料便宜,不需精雕细琢,自有其淳厚古朴或纤巧天成之风趣,令人百观不厌,为人们所喜爱。在宋代,剪纸就已在民间广泛流行,并出现了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而且技艺已达到较高水平。到明清两代,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当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东昌剪纸也进入鼎盛时期。
东昌剪纸题材广泛,其大部分内容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有关,有鸟兽鱼虫、花卉蔬果、山水风景、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历史典故等等。喜花“鸳鸯戏莲”体现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白首偕老”;窗花“金虎送钱”则期盼“生活富足、金钱遍地”;“牧羊人”、“庄稼汉”、“喂猪”、“拉洋车”,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的生活写真。它不仅直接展现了东昌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风物,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发展:剪纸艺术家推陈出新
来到剪纸艺人韩秀芹的家,一进门犹如进入了剪纸的海洋,墙壁上、书橱里、书桌上,到处都是剪纸作品。墙上的一幅大型剪纸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韩秀芹介绍说,这是她几年前创作的,叫《365个祝福》,还获得了全市旅游设计大赛优秀奖。这幅作品直径达90厘米,未经过任何拼贴,因为寓意好,每到过年过节,都有很多人上门来求“福”,挂在家里图个“喜庆劲儿”。
韩秀芹今年67岁,从小受母亲和姑母的影响学习剪纸,至今已有50多年的剪纸艺术生涯。丰富的生活经历、娴熟的剪纸技术,使她不用打底稿,也不用刀刻笔描,只需一把剪刀、一叠彩纸,就可剪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生活描绘,形象传神,栩栩如生。
2005年,韩秀芹注册成立了自己的韩氏剪纸艺术工作室。2008年,韩秀芹被确定为聊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将剪纸技艺传授给子女,子女在学习手剪的基础上,又掌握了娴熟的刀刻技术,使东昌剪纸得以传承和发展。韩氏剪纸以红、白、黑宣纸为材料,利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剪、刻技法,潜心创作出造型生动、细腻入微的《聊城风光》、《四大名著》、《二十四孝》等六大系列、几百个品种的剪纸艺术作品,深受国内外朋友喜爱。
1985年出生的黄兴涛则是东昌剪纸的新生代代表。他自幼对剪纸爱不释手,在大学时代学习了剪纸课程后,更加痴迷上了剪纸。他的剪纸作品多次获奖,并成功举办了个人剪纸展,在当时引起了不小反响。他的剪纸技艺不局限于传统,而是结合时代特征,作品富有思想性,极具时代意义。今年十月份刚刚创作完成的剪纸作品《党的光辉历程》,历时两年五个月,采用现代电子科技绘制素材,利用传统技艺展现风采,成为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的佳作。
传承:保护发展规划待落实
东昌民间剪纸艺术古朴蕴厚,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东昌剪纸分布广泛,几乎所有镇、办事处都有多位剪纸能手。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这项传统的纸上艺术也遇到了现实冲击和发展瓶颈,陷入了发展传承的尴尬怪圈。
尤其是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使传承剪纸艺术主阵地的人数愈来愈少;大部分民间剪纸艺人老龄化,而当代青年受现实社会观念的影响弃艺从工、从商,后继乏人,东昌剪纸艺术传人日益渐少,亟待抢救保护。
“东昌府区秉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理念,制定了东昌剪纸五年发展规划,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东昌剪纸艺术。”区文广新局局长李炳泉说。各项保护和发展措施逐步落实:为老艺人提供适当的创作待遇,保护东昌剪纸民间艺人及传承人;通过社会和学校联动,开设剪纸艺术课程,培养传承人;定期组织东昌剪纸交流、研讨、比赛;保护“东昌剪纸”软件资料,建立东昌剪纸档案库,建立东昌剪纸展览室;出版《东昌剪纸》一书,全面记载东昌剪纸起源、发展及艺术成就;建立东昌剪纸创作室,把发展东昌剪纸艺术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组建开发东昌剪纸的文化产业,包装、推广东昌剪纸等。(徐丽 孟庆剑 谢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