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不容小觑的“污染源”:揭露网络非法删帖背后利益链

2012-12-24 09:07:1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网络非法删帖侵害知情权

    网络非法删帖,对于被曝光的机构或个人而言,是成功公关,他们因此可以消除负面影响。但对公众而言,却因此被侵犯了知情权,“被不明真相”甚至被误导。

    对于企业而言,最典型的案例是2007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在事件被曝光的前几个月,网络上已经出现婴幼儿喝三鹿奶粉长结石的消息,然而,这些信息很快被屏蔽。事后查明,三鹿集团正是采取了公关手段进行了网络删帖,封锁负面信息,从而使得毒奶粉得以存在更长时间,导致受害者不断增加。

    对于个人而言,像因“日记门”事件落马的广西来宾烟草局原局长韩峰,就被公诉机关指控曾向钦州市某公司项目经理陈某索取现金人民币15万元,交给相关人员作为删帖费用。

    删除官员网络腐败信息的需求很有市场。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山西省某县的政府部门曾出钱请人删除关于部门主要领导的负面信息。

    2011年8月,互联网上曾出现一系列关于该部门主要领导负面消息的网帖,这些网帖同时也在多个百度贴吧里被连续转发。网帖出现后,两名专门从事非法删帖工作的人员主动联系到该政府部门办公室主任,声称可以将互联网上相关网帖删除。

    在收取现金5000元后,他们找到该县百度贴吧的吧主,删除了相关网帖。随后,他们与政府部门办公室主任达成了包年删帖的协议,获得5.8万元酬金。

    对于企业而言,这一需求所造成的市场规模更为庞大。2010年即有报道称,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副秘书长陈向阳表示,网络公关业务成为公共关系服务中增长最快的领域。2008年度中国公共关系市场年营业额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其中网络公关业务异军突起,占中国公关市场业务比重达6.3%,约8.8亿元。

    陈向阳对这种现象很痛恨。他在一次发言中表示:“近几年,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灌水公司、删帖公司等非法机构,利用网络营销技术,歪曲捏造事实,炒作制作虚假的网络民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和社会的谴责。”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告诉记者,网络非法删帖阻塞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妨碍了正常的舆论监督,侵犯了发帖人的言论自由和公众的知情权,干扰了互联网公司正常秩序,且污染了网络环境和空气,“对于这种网络公关乱象,应予整治与规范”。

    2011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开展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中国互联网协会也组织了百余家网站签署自律公约,呼吁“不组织、不参与任何形式的非法网络公关活动”。然而,有评论认为,在监管不足、规则缺失和商道淡薄的情况下,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灰色行为目前还难以禁绝。

    胡彬表示,对于百度员工和攻击凯迪非法删帖者的惩罚,给依法管理规范网络秩序树立了先例,“对于非法删帖行为,天涯坚决抵制,也希望国家从法律角度更加严厉对待这种事情,对于非法牟利违法公关行为一定要严惩。”

[作者:  编辑:刘丽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