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邓颖超秘书赵炜
她是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秘书,从1955年至1992年,37年的秘书生涯中,先后送别两位老人走完人生最后的岁月。昨天,周恩来邓颖超秘书、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赵炜,来到南京邮电大学,为“周恩来班”揭牌。揭牌现场,她向南邮赠送了自己写的回忆录《西花厅岁月》,并为大家讲述了“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日子”。
81岁老人自称“80后”
昨天上午,南邮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班正式被命名为“周恩来班”,赵炜作为嘉宾,出席了揭牌仪式。
她穿着红色外套、黑色西裤,鼻梁上驾着一副圆框眼镜。虽然已经81岁,但讲起话来条分缕析、掷地有声。“你们是‘90后’,我是‘80后’,我这个‘80后’的人给你们作报告,脑子可能记得不太清楚,所以要备课。”赵炜幽默地说。
从1955年至1992年,她担任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秘书共计37年,是两位伟人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秘书。
对于首次与周恩来、邓颖超相见的画面,赵炜说,仍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那时,她还在周总理办公室财经组工作,“我来西花厅已经工作了快一个月了,既想见周总理和邓大姐,又害怕见。有一天我要外出办事,见到在散步的周总理和大姐,我愣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时,总理身边的警卫向总理介绍赵炜的情况,“总理马上拉着我的手说‘新同志呀’,我紧张得手心都冒汗了,说话颤颤巍巍,总理看出我紧张,笑着说‘不要紧张,咱们都是同志,我们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但都是为人民服务。”旁边的邓大姐也安慰她,“别紧张,别紧张,咱们以后相处的日子还多着呢。”赵炜一下子觉得自己和总理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不允许说“大概”这类词
1958年,全国掀起大炼钢铁运动,总理需要随时掌握全国炼钢的进度。在总理的办公室,竖着一块大黑板,上面画了表格,有全国炼钢的各种数据。那时在财经组工作的赵炜每天要在总理起床前,将更新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总理对数字特别认真,有一天,我刚填好数字,还站在墙边,周总理迎面走了进来,发现了上面有个数据不对。我就回办公室取了表格重新核对,结果发现,数据没错。总理知道后说,“奥,那你对了,是我记错了。”
“我当时就想,总理向我认什么错啊。”赵炜说,这就是总理一贯的工作作风,对一个普通工作人员都能平等交流。平易近人的总理也一丝不苟。“当总理问你问题,你知道但不全知道的时候,你可以说我回去查查,再回来向他报告,他不会怪你。但是‘大概、可能、也许’这类词是不能说的。”
总理叮嘱我照顾邓大姐
赵炜曾做过统计,周恩来自1974年6月1日患重病入院,至1976年1月8日逝世,共计住院587天,在生命的最后岁月,病榻上的周总理用一串数字完成了对党和人民的托付。
“在587天里,周总理做过大小手术14次,平均40天一次,但是,身体能支撑的时候,一直坚持工作,批阅文件、找人谈话,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谈话55次,召集各种会议48次……”
赵炜说,住院时,为了不打扰总理,他们将重要文件挑出来以后,由邓大姐带到总理病房,后来身体状况恶化,由邓大姐给周总理念。“周总理逝世前的最后3个月,他为了减轻邓大姐的负担,点名由我陪大姐到医院,给他念文件。”
1975年11月初的一天,赵炜陪邓大姐去医院探望刚刚做完一次大手术的周恩来。
赵炜到了医院,跟在大姐后面走到总理床头。“来,赵炜,我要跟你握个手。”周总理说。赵炜上前一步。这时,一双瘦得几乎皮包骨头的手从被子下伸出来,紧紧握住赵炜的手,“赵炜,你要照顾好大姐……”
“我当时一听这句话,眼泪哗的一下就落下来了,但是又不能哭出声,不能让总理看出我哭。”我跑出病房,赶紧去洗手间洗完脸,再回去念文件。
记者 金凤
通讯员 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