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西气东输三线开工:民资进入重点项目的有益尝试

2012-10-16 21:09: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字号  

  【导读】西气东输三线今天正式开工,首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经济之声评论:民资进入国家重点项目的有益尝试。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我国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今天(16日)正式开工。这项工程将可以满足我国1亿人的用气需求,同时也是我国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的国家重点能源工程。具体情况来连线经济之声记者丁华艳。

  记者: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干线支线的总长度在7378公里,总投资是1250亿元,沿线就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共10个省和自治区,建成以后每年可以在沿线的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将使沿线1亿人口用上清洁能源,也可以使我国天然气的使用量在一次能源当中消费比重提高1%。这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总共气源是来自新增的中亚进口天然气,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的天然气,年输送是250亿立方米,还有的补充气源是新疆的煤质天然气,一共气在50亿立方米有限。

  这次三线工程是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具体都有哪些机构?

  记者:引入的投资方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设立了合资公司进行管道的建设,公开的资料显示,合资的公司注册资本在625亿元,中石油出资325亿元,持股比例是52%,全国社保基金,社会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各出资100亿元,持股比例各为16%,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是由全国工商联发起的,今年3月12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各个民间资本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入新三线等等能源基础设施的领域。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和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西气东输三线建设中首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对拓宽我国民间投资来说,也有着不亚于能源方面的意义。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评论此话题。

  今年六月份,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里面提出,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都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家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这次在西气东输三线中首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是否可以说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这项实施意见?

  叶檀:意见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见。近两年的改革过程当中,从非公经济36条一直到新的36条实施里面都提出来,只要是政府不禁止的特殊领域,都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从这个改革的方向和我们刚才所说的意见已经非常明确,对于中国的各个行业,除了特殊情况外基本上都对民间资本开放。

  这次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可以说是大型央企的国家重点项目,投资额巨大,牵涉着方方面面。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国家能源基础建设工程里面,引入社会以及民营资本,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叶檀:我想在能源领域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表明了开放的深度。我们经常在说民营资本会遭遇到玻璃天花板,能源行业遭遇的玻璃天花板是最厚的,许多民营企业经常会感慨自己在这个行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无法得到有效的配置。这一次是经过全国工商联发起的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来寻求运作的,现在这个基金的规模是100亿元,投入的量也是这么大,它的首期是25亿元。但是我们必须要分清楚,首先这个基金并不全是民间的资金,它既包括一些国有的资金,也包括民间的资金,是一个联合的资金。另外,它这个基金是一个平台,所有的民间资金是通过这个平台然后去进入能源领域,并不是说各个民营的企业和资本可以大规模的引入这个资金,所以跟全面的放开还不一样。

  尽管距离全面放开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正向您刚才所提到的开放的深度有了,接下来有了深度之后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进度会不会打折扣呢?有人担心在多个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情况之下会不会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

  叶檀:我想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是西气东输整个投资非常大,它里面的投资有一个主导的机构,而基金是通过一些托管银行经过一些投资人来进入这个行业,并不是民间资金直接去做这个事情,所以不存在一个多头管理的问题。接下来,这些基金是通过一定的股权、管理权和分红的形式来参与这件事情,所以它不会参与具体的细节,技术、管理这一块不存在多头管制。

  像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这样在重点项目中引入民资这种模式能否广泛的复制?

  叶檀:在这方面事实上从这一次的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然后到各个地方成立的产业基金,基本上都是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政府的基金或者是国企的基金,国有的基金然后再加上民间的资金合作的模式,这种合作的模式能不能取得成功、会获得多大的效果还要继续的观察。从彻底的开放和改革来说,以后民间资本成立自己的基金然后进入这样一个行业才是大势所趋。

  有人说能源领域是典型的高投资、高技术,同时也是高回报、高风险的领域,民资进入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收入。作为首个引入民间资本的能源重点工程,投资者的利益又应该怎么得到保证?

  叶檀:不管是能源还是航空,都是资本密集型,而且是风险很高的行业,虽然有时候它的回报很高,但是它的风险也是特别高。面对这样的行业,对于民间资金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对于行业的了解和进入之前的评估,然后通过专业的投资者来进行投资,然后进入对这个项目有一定的管理参与权以及分红权的问题。当出现不可逆的趋势时,它还有一个特殊的权力,否则的话民资进去风险就太高了。

[作者:何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