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两岸交流25年:探亲常态化 老兵忆返大陆感慨不已

2012-10-16 18:49: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编者按: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快速回应台湾当局宣布开放部分民众赴大陆探亲。同年11月2日,台红十字组织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38年的隔绝终被打破。

  25来,两岸关系曲折前行,各项交流络绎于途,不断实现突破和超越。本社即日起推出“两岸交流25周年”特别策划,从多个视角,盘点两岸交流这些年来的人和事,展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未来,敬请关注。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题:探亲常态化

  中新社记者 石龙洪

  “我一眼就认出妈妈,船还没靠岸,我就急着跳下,跑到妈妈面前,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与中新社记者谈起30年前第一次返回大陆的情景,台湾老兵姜思章至今感慨不已。

  1950年不满14岁的姜思章被国民党抓到台湾当兵,一度从军队逃跑,被判刑三年。

  “难道连回家都是罪名!”1982年姜思章不顾禁令,从台湾辗转香港、澳门、上海,回到久别的故乡宁波。

  当时能偷偷回家的老兵,毕竟只是极少数。1949年随国民党退台的军政人员达200万,1987年台军中还有60万大陆籍退役老兵,三分之一未婚,大多处境艰难,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兵的返乡愿望愈加强烈。

  “趁当时党外发起的自由返乡运动,我们也开始组织老兵做返乡运动,成立‘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姜思章是发起人之一,“大部分传单是我写的”。

  第一张名为《我们已沉默了40年》的传单写着:我们只求父母“生”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1987年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身穿正面印有鲜红色“想家”,后面“妈妈我好想你”的白色衬衣,上街以“母亲节遥祝母亲”的名义在台北“国父纪念馆”集会。

  “最大的一次集会在6月28日,在一个学校有两三万人,还有学者、民间代表演讲,要求台湾当局开放探亲。我带着老兵唱《母亲你在何方》:雁儿呀,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在哪里……”,姜思章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在场的听众非常感伤,有些人马上参加我们的组织”。

  “没想到这么快”,台湾当局于当年10月15日宣布开放探亲让姜思章感到意外。老兵思乡之情掀起的探亲潮,加上种种努力、机缘,终于冲破那道闸门。

  第一批台湾老兵登上长城振臂高呼:“到家了”;游子与父母重逢的刹那,下跪痛哭;离散多年的夫妻团聚,相拥而泣;归子捧起故乡一把土,再喝故乡一口水……25年来,两岸无数“回归”的场景总能让人动容。

  两岸交流的浪潮浩浩荡荡,从部分开放台胞到大陆探亲、寻根,到开放两岸经商、旅游、求学,两岸往来日益频繁、便利。两岸双向交流规模从1987年4万多人次增至2011年710万人次,截至2011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6628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635万人次。

  姜思章坦言,“当初只求能回家探亲,没有想到返乡运动的成功连带一系列有影响的效应,两岸善意的往来能到今天的规模。”

  但从开放探亲到今天两岸密不可分并非一帆风顺。姜思章举例说,“返乡运动以后,两岸无法直航,给探亲带来困难,后面我们又参与了推动两岸直航的运动”。

  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张克辉是台湾彰化人,因身份特殊,1992年母亲过世时无法回台奔丧,1993年父亲病逝,台湾方面才特别批准他回台,他曾说:“最希望两岸的恩仇,能在我这一代人手中结束。”

  “此事我们也向台湾当局施加压力”,姜思章说,“起初台湾当局对在大陆担任政治职务的台籍人士回台有很大限制,但慢慢地限制少了。”

  两岸往来的历史,就是在曲折而又感动的瞬间中不断翻开新篇章。从有限开放到“小三通”,再到春节包机、直航、“大三通”,两岸探亲如今已成寻常事。

  尽管如此,仍有人饱受未能跨越海峡探亲之苦。年轻时来大陆的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至今未能还乡。他的妻子、台籍全国人大代表陈云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表示,“林毅夫代表几十万中国人永远的伤痛,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我没有答案。也许我们都会因此变得非常长寿,一直活到100岁,等到回台湾祭父的那一天!”

  “相信林毅夫有机会回来”,姜思章在经历、见证两岸无数风雨后,期许两岸关系未来更好。(完)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