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苏用pizzateig做的葱油饼
网友“铺子大街15号”做的花卷和包子
@闲散梦人做的手擀面
网友“ZIYAN237”做的包子
在自家门口吃上传统地道的葱油饼、油条、包子、花卷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如果踏出国门还想有这样的口福,那真的有点“做美梦”啦。不过只要有颗吃货的心,发挥聪明才智还是有可能把美梦变成现实的。这两天,一群在德国求学、工作的中国娃,纷纷在微博上亮出用披萨面粉(pizzateig)“创造”出的各色家乡面点。Pizzateig一词也成为网友们爱不释手的“神器”,一度跻身新浪微博上的搜索热词。
引风潮
中国传统面点亮相德国餐桌
记者看到微博网友“潘_Victoria”发言,“在微博搜索里输入‘pizzateig包子’两个关键词后,拜服,中国人强。”如此富有悬念的话语让记者也忍不住一试,结果竟然发现有20页用“pizzateig”做成的各种中国传统美食点心,发微博网友的地址无一例外地都是德国。“德国”与“包子”、“葱油饼”等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博友“rei_chan”称自己打算拿出blaetterteig做葱油饼,而旁观者惊得眼睛都要突出来了,“既然pizzateig能做包子,blaetterteig做葱油饼又有什么奇怪。果然成品效果极好,口感和味道也是极好的,一口下去酥得掉渣是最妙不过了。”话语间流露出很享受自己的成果的样子。记者看到她上传的图片上,圆型的油饼表面橙黄酥脆,带着点点葱花,这哪里也不像“德国产”。
不过这只是开了个头,接下来油条、豆沙酥、肉龙、煎饼馃子、肠卷包、菜包、花卷、手擀面一一登场,网友们惊叹的表情中都睁大了眼睛——网友“亭子苏”展示自己的新品Pizzateig做的葱油饼和烙肉饼,“把影响美观的边角料打扫完后我就饱了,难怪厨子一般瘦不下来味道非常可以,明天带到路上吃。”网友“姐妹好呀”汇报,“1小时用2个pizzateig做了12个大菜包6个小的花卷”,不用别人夸便自己感叹“真好吃又方便”。网友EimyLia则第一次尝试做了小红萝卜叶子混肉馅的肉龙。这一幅幅图片怎能不让更多的海外同学眼馋,叹服“留德人民好神奇”。在德国工作生活的朋友们开始批量招呼自己的朋友围观。“怎么做的?麻烦告诉一下”、“这个pizzateig本身是不是比自己发的面油?”等等问题都出来了,求教程、求指点成为网友们的集体呼声。
网友“潘_Victoria”还上传了自己做的包子,有点发黄的面里包着不太分明的馅儿。记者联系到潘潘,她说自己目前在德国法兰克福工作,自己做这个完全因为在微博上偶然看到,便出于好奇想试试。她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留德人民开始迷恋上用pizzateig做中国的点心。她解释,pizzateig是做披萨的面粉,完全发酵好的,不用发,买来可以直接用。“目前只做了肉包子,包子皮的口感不错,计划把油条、面条都试试。”潘潘说在国内并没做过面食,做出来的东西和中国传统面点有啥区别也不清楚。
咋做的
热心“前辈”分步讲解,教做葱油饼
到底该怎么利用这些“神器”做出美食呢?记者搜索发现第一个发葱油饼照的网友“rei_chan”最受欢迎,微博被转发量也最大,也成为网友最多请教的“老师”。她从原料购买开始扫盲,介绍pizzateig是做披萨的面粉,从超市买回来就是发酵好的面,直接操作就可以了。Blaetterteig是做酥皮点心的,本身就有咸味,做的时候不用再加盐了,一般从超市里都能买的到。
看到这么多求教的网友,她便详细传授做法,“就是摊开刷点油,撒上葱花芝麻和一点鸡精,然后卷起来,切小段,再在面上摊张保鲜膜来擀平就可以下锅煎,很简单的。”“切段后用保鲜膜裹起来擀,是把小段摊开然后全部裹上保鲜膜再擀么?”有网友弱弱地问到,对于首次操作的人来说真不是个轻松活。“rei_chan”解释到,先把面切成一根手指的宽度,可以洒点鸡精调味,这位网友纠正不是用保鲜膜裹着擀,用手掌压扁,切段后用保鲜膜盖着来擀比较好擀,“我是懒人,懒洗擀面杖,而且这样不黏擀面杖,连面粉都不用洒。”下锅后慢慢会膨起来的,成品很酥的,出锅后热着好吃,她还细心提醒,放久了就不酥了,所以别一次弄太多,吃完了再煎。
“美食属于智慧的海外留学生”
除此之外,网友们还做出了油条,跟豆浆摆在一起凑成经典的中式早餐。记者发现这个做法已经上了《德国美食地图》,其中详细地介绍如何用Pizzateig自炸油条。“将Pizzateig打开后最好放置一会,刚从冰箱里取出的Pizzateig温度低面粉炸不起来,将Pizzateig切成小条,两条一并用刀背中间压一下,稍微旋转扭动。轻放入烧热的油锅,炸至金黄色,超级简单超级可爱的小油条出锅了。”
看介绍是够简单吧,其他实践者又分别分享了自己做手擀面、煎饼、菜包的经验。微博“德国败吧”赞到,“美味属于勤劳智慧的人民”,真可谓只要有颗吃货的心,就没啥做不出来的。面对如此强大的各种教程,身在海外的网友oriaannzbz感激道,“我对面食的制作一窍不通,多亏有了各种经验指导,才能在德国吃上可口又方便的家乡点心。”国内围观的网友也不禁感慨,“自强不息,在恶劣环境下,为吃付出巨大心力开发当地替代食材的海外学子们真是太强了。”记者 陈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