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河南矿业变废为宝"绿色发展" 化解矿业开发难题

2012-10-11 09:42:00 来源: 工人日报 
字号  

  河南是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11年底,该省已发现矿产137种,10种有色金属产量564.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6.43%。其中,钼产量52550吨,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黄金产量34.13吨,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二;白银产量2105吨,位居全国第二。

  河南寻求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郭公民说。日前,笔者随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组到河南采访。

  尾矿变宝

  “以前,每吨黄金含量低于14克的矿石没人要,现在1克就是好矿。”郭公民说,“尾矿也是宝。”

  位于河南省灵宝市的金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黄金行业井下开采规模最大的单体矿山企业。该公司引进德国干化技术,对尾矿进行二次回收,每年可以再回收14公斤黄金,按照1公斤40万元算,一年可以再挣560万元,同时使尾矿“干化”,达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河南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钼集团)段玉贤董事长自豪地说:“我到洛钼的第一大贡献,是把白钨的回收利用搞成功了!”据悉,作为一家H股上市公司,洛钼集团是全球第四、国内最大的钼生产供应商,国内第二大钨精矿生产企业。六七年前,该集团只选钼,不选与其相伴生的钨,导致含有大量钨的矿石被当做尾矿弃用。

  2003年3月,洛钼集团成功开发出“自动化大型浮选柱全流程联合选钼技术工艺”。与传统浮选机技术工艺相比,钼回收率提高2.6%,精矿品位提高5.4%,节电46%以上,钨回收率达75%,实现了我国钼选厂直接生产高纯度钼精矿的梦想。

  “以前钨是不能回收的。”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张兴辽说,“现在他们50%以上的利润都是从这儿来的。”

  绿色矿山

  来到洛钼集团矿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挖平了的山。据介绍,矿区开采完之后将会种上植被,成为地质公园对外开放;矿渣用来填山沟,再在上面铺一层土,种上植物进行绿化恢复。

  截至目前,洛钼集团的排渣场已综合治理恢复了4个,正在综合治理恢复1个;尾矿库已闭库治理4个,正在闭库治理1个。累计恢复植被面积达153万余平方米,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5%以上,厂区可绿化面积达到100%。

  河南省环保厅自然生态处副调研员王峙强向笔者介绍,建坝、覆土、修排水沟渠是废石处理的主要措施。废石粉碎后还可以做混凝土,在河南省平原地区的利用率基本可以达到100%。“在河南,要是没有人为干扰的话,在5到10年后绿化就可以恢复得跟开采前差不多了。”

  资源整合

  据河南省灵宝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强山峰介绍,灵宝市把13个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成了3个大的集团性企业,把国有企业周边的企业进行整体收购,收购了12个民营企业、14个矿权。“要做到真控股、真管理、真投入。”河南省副省长陈雪枫说。

  “金源矿业公司在2004年整合之前,矿权只有40多平方公里,现在有225.5平方公里,矿权面积大大提高。整合之前矿区的采矿工程有250多个,整合之后进行了系统的改造规划,如今有10个采矿系统,27个采矿工程,面积增大了,重复投资大大减少。” 强山峰说,和整合之前比,金源矿业公司的产值和利税都有了显著增长。

  张兴辽说:“过去犬牙交错,多个企业有矿权,现在都成了一个企业了,使开采问题、综合利用问题、找矿问题都能统一起来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把规模做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截至目前,灵宝市矿业权数由74个减至35个,矿业年利税由10.6亿元上升到100亿元。(韩杨)

[作者:史建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