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泊头火柴厂一把手:工厂倒闭不是因为市场不好

2012-09-25 15:35:00 来源: 北京晚报 
字号  

李福昌的火柴博物馆。 王溦摄

北京火柴厂原址10年前就停产了。

  “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曾在泊头火柴厂当了16年一把手的王维龙呢喃着,从话语中能听出他的难受和不解。近日,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泊头火柴厂走完了其整整一百年的历程,最后一批设备也被拍卖。王维龙听到这样的消息,不忍去也不愿意去拍卖现场或者火柴厂,按照他的话说:“一想这个事儿就要流泪,到了现场怕更是控制不住。”

  泊头火柴厂走完百年历程,透视出哪些问题:火柴工业的衰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和火柴工业发展相关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泊头火柴改写依赖“洋火”历史

  曾在泊头火柴厂当了16年一把手的王维龙如今已经是中国火花协会名誉主席。他虽然不抽烟,但是给客人点烟他必用火柴而非打火机,家里点蚊香也是必用火柴。自己的书桌上也要放上一盒火柴,偶尔看书累了,他就欣赏一会儿,绚丽的火花和笔挺的火柴杆都让他沉迷。这几天他睡不着,接受了不少媒体的采访,话语之中尽是对泊头火柴厂的留恋与惋惜,还有它那曾经的辉煌。

  根据资料,河北泊头火柴厂前身为泊镇(泊头的旧称)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2年。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曾以4万元现洋入股公司,足见这家厂当时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正是这家工厂,改写了中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1948年,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晋察冀边区乃至全国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1950年5月,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归属国有。从那之后,“泊头火柴”的发展步伐驶入快车道,一举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最辉煌时,泊头火柴的“火迹”遍布了中国的北方地区甚至全国。不少火花迷都藏有泊头火柴的火花。

  即使在火柴工业大面积突围和溃退中,泊头火柴厂依然维持着正常经营。“当时全国火柴厂有五朵金花,泊头、开封、安阳、济宁、蚌埠,其他四个都比我们香消玉殒得快。”说这些时,王维龙的声音最洪亮,因为他说自己向泊头火柴厂奉献了自己最好的年华——从1970年到火柴厂从事技术工作到1988年担任一把手,王维龙可谓是和泊头火柴厂荣辱与共。“火柴市场不好的时候我经历过,订单红火的时候我也经历过,我很舍不得这间厂子,1991年曾有一深圳企业愿意给我百万年薪,我都没去,我当时在厂子年薪才十来万,因为我对这个厂子太有感情了。”

  百年老厂里杂草肥美

  尽管王维龙不愿意再去火柴厂的现场,但是一幕幕景象还是向他伸展开来,“媒体上都是火柴厂现在的景象,我有时候看报纸得躲着看,万一不小心看到,泪水就会将报纸浸湿。”

  的确,王维龙难以想象曾经在泊头叱咤风云的厂子会落得如此光景——据说在泊头市有不少路的修建都有火柴厂的出资赞助,沧州的著名景点“吴桥杂技大世界”建设时也有“泊火”的贡献,就连沧州市运动会也有火柴厂赞助的成分……

  但如今,生产车间大门口已经没有任何“火柴厂”字样,只有门上残破的“生产区内严禁烟火”牌子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厂子大门背面仍有“建功立业,千古流芳”这八个大字,让人看得唏嘘不已。在这个仍保持着原貌的大门里面,一切都已经变了。如今,泊头火柴厂厂区里已经是杂草肥美,还有几群羊在悠闲地吃草,早已不是火柴火花迷向往的地方。同时这里面竖立着各式各样的住宅区,有破旧低矮的平房,有当年火柴厂红火时盖的职工宿舍楼,也有火柴厂日子困难后卖地建成的商品房……

  王维龙不甘心厂子的辉煌即将远去,他说自己的一番心血自己会珍惜,“千万元的资产,难道180万还没人要。”目前,他正着手撰写这间百年老厂的兴衰史,“已经写到三稿,接下来还要不断地打磨,我要后面的人都要记住这间百年老厂,它在历史上应有一定的篇章。”

  火柴真的没市场了吗

  亚洲最大的火柴厂为什么会走到今天?有说这与“火柴已不是城市人群日常必需品”有关,火柴工业受到了冲击,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然而至今王维龙还是不认同这个观点,他反复向记者念叨,“设备一流,也没有欠债,市场前景也不错,不应该这样。”

  北京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火花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福昌曾经带着协会的会员前往泊头火柴厂参观,当时他就感叹厂子的整洁和生产的火热。有一件事儿让他印象深刻:1997年,泊头火柴厂与瑞典火柴集团接上线,并开始洽谈合资事宜。瑞典火柴集团是全球公认的“火柴大王”,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是全球一流。不过当时来考察的瑞典火柴集团代表看过泊头火柴厂后这样评价,“虽然你们的设备不是最先进的,但你们拥有最庞大的产能,你们才是真正的世界火柴大王。”

  王维龙回忆这一段时仍有遗憾。瑞典方面开出的合资条件是,出资7000万元控股70%的股份,而事实上当时泊头火柴厂生产性资产的总额仅为5000多万元。不过这桩看似很划算的合作最终夭折,“当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仅有三四百元,合资后能拿到八百元,可最终还是没有谈成,如果谈成了,何来今天这样的局面。”

  “我不认为现在火柴市场不好,你看现在泊头还有些小火柴厂,他们投入五六十万,一年赚个一两百万不成问题,不少厂主都是开着高级轿车,火柴厂肯定还有生存之处。”王维龙说,其实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火柴工业也没有因为打火机的出现而销声匿迹,而是依然生机勃勃。而在农村人口占据多数的中国,火柴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延伸

  京火柴厂原址

  10年前停产

  “这是必然结果,是科技更进步了,社会发展得快了。”谈及火柴工业现在的局面,北京火柴厂原副厂长贾崇正十分坦然。 贾崇正告诉记者,北京市火柴厂原址10年前停产,此后设备被迁至通州区次渠,在那里主要为宾馆饭店生产高档火柴,而且基本是按订单生产。

  贾崇正16岁就到了北京火柴厂,从火柴梗工人做起,一直到后来以副厂长的职位退休。在北京火柴厂最后的时光里,贾崇正说当时市场严重萎缩,工人都有点养活不起,“厂子的档案给了档案馆,我收集的一纸箱子火花也捐给了博物馆。”

  而根据档案资料,其实北京火柴厂的历史比泊头火柴厂更加久远。据查,北京最早的火柴厂是“京师丹凤火柴有限公司”,创立于1904年。这家火柴厂是在北京商人温祖筠的倡议下由光绪帝亲下圣旨批建的,当时厂址在崇文门外后池一号,占地30亩,生产出的火柴为“红丹凤”牌。1906年五月初六,正式成立了京城第一家火柴工业工厂。1918年,该厂与天津华昌火柴厂合并成立“丹华火柴公司京厂”。新中国成立后,火柴厂迁入永定门外沙子口,并于1953年改称“北京市火柴厂”,1956年,厚生火柴厂并入后,北京市火柴厂成为北京地区惟一的火柴厂。

  无论是对泊头火柴厂还是对北京火柴厂,北京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火花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福昌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火柴厂关了,但是火花收藏的大门却永远开着,火花也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

  (于建)

[作者:于晓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