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生态种养治“穷根” 河北扶贫授人以渔

2012-09-18 11:35:00 来源: 河北日报 
字号  

  秋高气爽,山里的空气更是清新宜人。

  9月11日,记者从涞源县城出发沿108国道西行,公路两旁,崭新的砖瓦房错落有致,平坦的水泥路宽敞整洁……车行15公里,来到涞源县水堡镇柳沟村,一个仅有201户、610口人的小村。

  “现在的条件比前几年好太多了!以前地里打的粮食都不够吃的,必须到外边打工,现在在家里干活都比过去出去赚得多。”59岁的董小四笑声爽朗,流露着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柳沟村村民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记者试图在村委会的屋里找寻一丝痕迹。

  破旧低矮的土坯房,用纸糊着的窗户,蜿蜒曲折的土路……墙上的一组老照片引起记者的注意。

  “我们村以前可是出了名的穷。”看记者对墙上的老照片感兴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金太指着照片打开了话匣子。

  是什么让大山里的这一方水土换了模样?

  “整村推进,抓产业扶贫,选择‘驴’作为我们的主导产业。”金太点上一支烟说,柳沟有养驴的传统,但基本用于拉车、耕地等,以散养为主,村民难以增收致富。

  “全省扶贫开发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县里走‘育龙头、建基地、强特色、出品牌’的产业扶贫之路,确定了五大产业片区,做到项目入户,219个贫困村整体推进。以柳沟村为中心、包含周边乡镇的肉驴养殖就是五大片区建设内容之一。”随行的县扶贫局局长妥开祥表示。

  为发展壮大肉驴养殖,村里投资260多万元建成占地22亩的牲畜交易市场,创办了兴柳养殖有限公司和宏坤畜牧养驴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可自愿加入合作社,根据自身实际出资,按比例分红。

  “入了社,每年能分七八千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村民刘小三说。

  “今年全村有150户加入了合作社。”金太表示。

  距108国道不远处,“涞源县牲畜交易市场”的牌子赫然而立,市场内,200来头毛驴正在悠闲地“散步”,个个膘肥体壮。

  “前一阵儿有600头驴,刚刚卖出去几百头,过不久我们就要向外扩大养殖规模了。”村党支部副书记范亮指着不远处对记者说。

  扩大规模是缘于与山东方面的合作。金太说,他们已经和东阿阿胶建立了联系,对方表示只要养殖达到2000头以上规模,就可以洽谈合作项目了。而过不了几天,这里就要新添1000头驴。

  “现在是把驴养大通过别人卖出去,费了半天劲儿,大头却被别人赚了。要是建成养殖、交易、深加工一条龙的养殖基地,不但产品卖价高了,还增加就业,多好!”金太憧憬着。

  记者随后被带到了山坡旁一大片空地上,一眼机井早已打好。“这是养殖基地的一期工程,投资300万元,贷款利息由县财政出,用于购买冷库、冷藏车等。”

  养驴并不是柳沟唯一的产业。涞源县在组织人员到张家口等地进行考察后,根据县城西部干旱少雨的特点,引导村民种植优质高产的张杂谷,并由县财政出资购种,免费发放给村民使用。

  黄灿灿的谷穗颗粒饱满,在阳光下闪出熠熠金光。在柳沟村头一块谷地前,村民马国兴对记者说,“你看我这两亩谷子长得多招人喜欢。”

  在范亮看来,要让村民接受新东西,就要有人示范。“我种了300亩药材,由于柴胡、黄芩等都是多年生的,现在还没到收获的时候,但到时候赚了钱,相信大家都会去效仿。”

  今年春季,村里栽了100亩核桃树,树苗全部由县里免费提供;

  村里的规模养鸡已经达到5000只,有不少村民开始学习养鸡经验;

  由水堡镇牵头,包括柳沟村在内的三个村正在谋划建养猪场、葡萄园……

  难能可贵的是,柳沟的村民学会了“生态种养”。“张杂谷要种成有机的,秸秆来喂驴,驴粪还田,今年的扶贫会不是提出要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吗,这道理大家都慢慢懂了。”金太笑呵呵地说。

  “项目入户,让每家至少有一项致富项目,让贫困人口从根儿上脱贫。”妥开祥表示。

  “今年咱们县遭了洪灾,扶贫的目标不会受影响吧?”离开柳沟的路上,记者问妥开祥。

  “影响肯定是有。但是,有国家的重点扶持,有省、市领导的关心,我们有信心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目标。”妥开祥没有丝毫犹豫。涞源将把灾后重建过程变成扶贫开发过程,通过高标准重建,使全县的村容村貌得到大的改观。“到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实现率先脱贫。”

  ■相关

  省扶贫办主任扈双龙介绍,省委、省政府确定邻近首都的涞水、易县、涞源等9县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表明省委、省政府对加快环首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各有关市、县积极行动,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9县共投入资金10.8亿元,其中省以上扶贫资金投入1.3亿元,市县财政投入2.1亿元,整合部门资金2.6亿元,信贷资金4.8亿元;9县共投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67亿元,新建改造乡村道路576公里,新打饮水灌溉机井260眼;投入5.13亿元,新建春秋棚39800个、日光温室3500个、牛羊鸡等规模养殖棚舍560处,发展林果9.7万亩,为加快发展、增加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陈玉杰)

[作者:王珊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