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高清还是智能:电视发展方向争议再起

2012-09-18 09:06: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号  

  近来,从索尼、东芝到松下,几家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公司正在纷纷投入力量,开发4K分辨率的电视机产品。

  8月30日,索尼公司新款84英寸超高清液晶电视K D -84X 9000在上海亮相,宣告其首款4K电视诞生。紧随其后,在今年的IFA展(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东芝和松下都展出了自己的84英寸超高清4K液晶电视。

  据记者了解,4K这一名词来源于电影,比如我们常说的4K电影,其影片分辨率为4096×2160,是由4K摄像机的成像格式决定的。而在电视领域,由于屏幕16:9已成主流,因此电视屏的4K指的是3840×2160的物理分辨率,相当于给1920×1080(1080P)在横向和竖向上各翻了一番,达到了4倍于1080P的标准,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图像显示的精细度。

  自从今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ITU确立了4k和8k超高清显示标准起,终端厂商就开始加快超高清电视的研发脚步。而对于执著于技术的日本电子企业来说,4K被看作是拯救其危机的一大利器。

  日本企业都曾经在电视机领域风光无限,但现在却总是和裁员、关停工厂以及巨额亏损联系在一起。

  东芝在今年5月宣布关停位于崎玉县深谷市的最后一家电视机工厂,将生产全部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海外代工厂。在2011财年,东芝在电视机业务上营业亏损达到了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

  通过剥离工厂、研发4K技术,东芝想要成为市场的领先者,至少是技术领先者。因为自从电视机进入液晶时代后,三星、LG这两家韩国公司夺走了技术上的优势,随之夺走的便是市场份额。

  索尼的情况也同样如此。虽然电视机目前已经不是索尼的主力业务,但总裁平井一夫在上任伊始却也明确表示不会放弃。对于这家公司而言,“电视机”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它仍然希望在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上能够重新成为领导者。

  目前,对电视业的发展方向,业内大部分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向下一代有机E L (O L E D )过渡和人工智能上。然而,日本企业对有机EL商用化的前景并不乐观。在其国内,著名的3C家电自由评论员大河原克行撰文称,即便有机E L电视实现了量产,消费者也不会仅仅因为轻、薄而为这种产品埋单。

  日本公司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4K技术能够提高观赏体验,因此更容易被未来的消费者接受。“现在想看到现实感更强的图像的消费者变得更多了。”夏普日本的相关人士解释说。

  索尼集团电视事业部副部长根岸史明甚至对时下的智能电视颇为不屑,他认为:“很多人在看电视时仍然在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电视在智能方面不可能超过手机和平板电脑。”而这正是日企选择重回电视本原主推画质音质的主要原因。

  这种思维在国内也有其支持者。

  快播科技创始人王欣日前就表示:“把电视机智能化是一条没有未来的不归之路,电视机的更新换代为5年一个周期,而手机的更新换代仅为1年,电视机永远没有手机更智能。”在他看来,电视过于追求所谓的智能化并非救市良药,而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不过,对这种看法和4K电视的前景,业界人士并太不认同。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9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单纯从技术性上考量,对于任何显示产品,分辨率永远是越高越好。但在实际生活中,4K液晶电视对于消费者的“真实意义”不大。

  目前,主流的液晶电视机产品,除了32英寸主要采用1366*768的分 辨 率 外 , 其 他 产 品 均 主 要 采 用1920*1080的分辨率,也就是全高清1080p分辨率。从实践的角度看,现在液晶电视大多数产品的分辨路水平已经达到适当观看距离下人眼的分辨力极限。在50英寸以下电视机上推行更高的分辨率产品,对于画面提升的意义不大;而70、8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电视和显示设备,显然在家庭用户中的需求量不大。

  另一位产业评论员肖华撰文说,任何产品的发展都会出现边际递减效应,到一定阶段后,技术提升的投入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不成比例。环境的剧变会催生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如今各大厂商在布局智能电视,抢夺硬件入口占领内容资源的时候,日企却在致力于进一步提高电视清晰度,这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和对市场趋势的无视。

  一些观点则认为,高清和智能化都将是电视业的发展方向,两者将长期协同发展。

  家电产业观察员梁振鹏9月17日说,彩电业应该以画质、音效为根本,同时,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是未来彩电行业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大趋势。也就是说,追求画质提升与彩电业智能化并不矛盾。

  家电产业资深专家罗清启也在同一天向记者表示,未来彩电业的竞争必然是小前台、大后台的竞争格局,前台是建立在产品硬件基础上的终端设备,而后台则是包括芯片、操作系统、软件、内容等更宽泛的运营平台体系。在生产要素高速流动的今天,全球产业利益的分配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于软件、芯片之上的技术等高级要素成为竞争主体,其它要素则成为依附性的生产要素。记者 傅勇

[作者:潘达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