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廖海莹表示,初中的时候学历史就是背,现在上课则很灵活,“没以前死板了”。课改第一天的学习,也让她了解到原来学历史也可以有很多选择。该班的吴诗丽也向记者表示,以前学历史确实就是拿着课本背知识点,现在上课不无聊了,比原来好很多。在课堂上,老师让历史和生活产生了很多联系,现在觉得学历史挺有兴趣的,也有信心学好。
对话
三中历史选修课涉及《甄嬛传》
李杰不仅是南宁三中历史备课组组长,也是广西高中课改专家组成员。早在2003年、2004年,他在北京读研究生时,其导师刚好是国内课改专家组组长,他也因而有机会接触到了高中课改标准的制定、实施等情况。2004年广东首先实行高中新课改后,李杰就一直关注着课改的动向。作为一名资深教师,他对广西高中新课改后的第一堂历史课是如何考虑的?为什么会这样上?选修课有何亮点?下课后,记者与李杰进行了对话。
记者:你对你的课改第一课是如何考虑的?为什么上课时会从你的姓氏入手?
李杰:课改的核心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学的东西其实离他们很近。学生们第一次见我,对我肯定有好奇心,这个老师姓什么叫什么?把我的自我介绍和历史这一学科结合起来,由此导入,很快就能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记者:课改后上课和之前有何区别?
李杰:以前在课堂上更关注教,现在更关注学。今天讲的这一课是新教材里没有的,历史必修1的第一课应该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但我觉得今天的时间一点都不浪费。我讲了很多,包括名人怎么看历史,历史有多大的价值,也讲了很多学生们身边的历史,这是符合课改精神的。首先要让学生热爱这门学科,主观上愿意去学,让学生认同课改的一些理念,让他们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下面的学习。
记者:那课改前开学的第一课你会怎么上呢?
李杰:就直接上高一历史教材的第一课,讲知识点等。
记者:这个转变对老师来说应该很难吧?
李杰:是,对老师的挑战非常大。如果不是基于这么多年关注高中课改的积累,我也很难能够这样上课。课改提出了新理念,这些理念怎么付诸行动,这需要老师做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就我们学校来说,我们采取的办法是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暑假期间,我们就集体准备了开学后2周的历史课了。
记者:课改后的每一节课都需要集体备课吗?
李杰:是的。以后我们是每周集体备一次课,从上课思路到具体操作,每位老师都把自己的备课方案拿出来讨论。而在此前,我们首先是把高中3年的课程做了整体布置,每个月、每个学期上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有大的规划。
记者:课改后,选修课程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除了国家布置的选修课程,各校也在开发校本选修课程,能否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李杰:国家安排的选修课程高二才开设,本学期起学生可选修一些校本开发的选修课。从历史学科来说,选修课围绕着必修课的内容来开设,但内容更灵活。本学期三中学生可选修的历史课程有3门:《领袖气质培养——古今古外历史名人》、《近代中国巨变下的广西社会》、《<后宫·甄嬛传>看儒家人性思想的变迁——从孔子的食色性也到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记者:《甄嬛传》也成为选修课内容之一?这些也是集体备课讨论出来的吗?
李杰:对,这是集体的智慧。大家都知道《甄嬛传》这部电视剧热播,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就会解读出不一样的东西。(记者 关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