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济南日报:南水北调工程 龙起神州润泽泉城

2012-08-17 10:43:00 来源: 济南日报 
字号  

  济平干渠

  南水北调济南段配套工程

  让长江水进入千家万户

  济南市续建配套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利用南水北调来水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市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的关键性工程。工程主要任务是从南水北调干线引水,通过引水、输水、调蓄、供水等工程,将长江水用于补充缺水地区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兼顾生态用水。我市配套工程由市区、章丘、平阴三个供水单元组成。

  济南市区单元主要从济平干渠和东湖水库引水,工程内容为新建济平干渠至玉清湖引水工程、玉清湖至鹊华水厂输水管线、玉清湖至卧虎山水库输水管线、东湖水库输水管线、玉清湖水库3号泵站改造等,近期年引水量为7600万立方米。

  章丘单元从东湖水库引水,分南北两条支线,向章丘电厂和章丘化工工业园供水,近期年引水量为1700万立方米。

  平阴单元从济平干渠上盆王村附近引水,新建一座调蓄水库,向县城及周边地区供水,近期年引水量为700万立方米。

  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的建设实施,将东部的东湖水库、南部的卧虎山水库、西部的玉清湖水库、北部的鹊山水库等大型水源地有机连通在一起,初步实现大中型水库的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市水网规划的实施,进一步连接市区周围的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和杜张水库,形成一个连通7个大中型水库的“一环绕泉城”环状布局,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厂和管网工程,实现各水源地之间相互连接,通过优化配置、联合调度,全面建成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多水源供水、相互调剂、相互补充的大水网,从而有力地增加水资源供给,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南水北调干线主体工程将建成通水,续建配套工程也将发挥作用,届时,调引而来的一渠长江之水将通过配套工程,进入水库、水厂,经处理后,通过自来水管网送入生产企业,流入千家万户,让泉城普通老百姓安心享用这来自千里之外的纯净之水。

  济南市区每年调水7600万立方米

  相当于市区用水总量的20%

  济南以“泉”闻名于世,然而,却也是一座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9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七分之一,市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则更少,仅为275立方米,我市人多水少,当地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后,长江水将成为我市第二大客水资源,近期每年将调引1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增加我市水资源供给量。长江水的到来,能够有效地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局面,显著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同时对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善水生态环境发挥重要的作用。

  根据续建配套工程水量指标分配方案,市区单元的引江水量指标为每年7600万立方米,相当于年供水总量的20%左右,略多于自备井及地下水源地的地下水取水量,足以置换出地下水,为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奠定基础;也可以用于置换出山区水库供水量,返还挤占的农业、生态用水,从而涵养地下水源补给,对保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带给我市的不仅仅是水资源量的增加,在防洪、排涝、抗旱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济平干渠为例,早在2005年,当年建成试通水时就向小清河输水3000万立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小清河水质,据济南市环保局检测数据表明,试通水期间小清河济南段氨氮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44.7%,化学耗氧量(COD)污染下降了20%,小清河水质明显改善。

  2006年5月4日,济平干渠沿线降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360毫米,沿线数万亩小麦受灾,济平干渠开启沿线排涝闸,排除农田涝水近1000万立方米,有效地减轻了沿线的受灾程度,减少了当地农民的损失。2009年,为确保国庆节和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小清河良好水质及充足水源,我市通过济平干渠从东平湖向小清河应急调水补源,从9月29日至11月18日,共输水3000多万立方米,改善了小清河水质,确保了生态和景观用水。与济平干渠一样,干线主体工程建成后,沿渠铺设的道路,会给沿线的居民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渠道两侧种植的草皮和树木,将形成一条宽约百米的绿色长廊,沿线生态环境将显著改善。

  可以预见,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一渠缓缓而来的长江清水,一条绿树成荫的生态长廊,会给泉城百姓带来绵长无尽的福祉。(记者 李小梦通讯员 王强 孙健滨)

[作者:史建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