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在《说客》中。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 实习生 波金昌
“子贡出马,保国卫家。游说四方,奔走天涯。凭借着三寸之舌说闲话,竟换来血流成河泪飞花!”8月24—26日,由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出品,林兆华导演,濮存昕及高亚麟主演的话剧《说客》将在深圳大剧院连演三场。该剧是著名编剧徐瑛精心打造的“春秋三部曲”之一,以区别于正史的独特叙事角度,讲述了“一个到处宣传和平的人却引发世界大战”的荒诞故事。近日,本报记者对濮存昕进行了电话采访。
谈《说客》:以当代眼光重新解读与调侃春秋纷争
一块又一块从天而坠的绸布象征一次又一次战役,濮存昕和高亚麟手摇马鞭轻快地骑行在国境之间——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孔子派学生子贡和子路去说服齐国退兵。“说客”子贡先说服了齐国放弃攻打鲁国,又调动了吴王夫差发兵攻打齐国,同时又动员了越王勾践派兵跟随吴王出征,最后晋国也在他的蛊惑下卷入了这场混战。
在戏中,由濮存昕饰演的子贡只画了一半的胡子,一看便是个巧言善辩的慧黠角色;再加上擅长喜剧的高亚麟的搭档和帮衬,舞台上满是诙谐的气氛。“一个到处宣传和平的人却引发了世界大战,一个厚重严肃的历史事件却以幽默的方式轻描淡写。”濮存昕说,“举重若轻”是这部戏的独到之处,《说客》虽然不是全史或正史,但是通过一个人的一个角度,“像给了杠杆一个支撑点,简简单单就这么把历史给解释了。”
同时,这部戏还表现出导演林兆华试图用当代眼光重新解读与调侃春秋纷争的意图。“子贡既是救国救民的大英雄,也是一个大混蛋;虽然完成了保家卫国的使命,却致使更多无辜者死于战火。”濮存昕说,理想主义在利益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一心实施仁政的孔子也只能徒叹奈何;《说客》在戏谑和喜剧化的表述中,从历史的纵深处走出,观照了现实意义。
谈坚守话剧舞台:留下是我恰恰当当、实实在在的选择
从1977年考入空政话剧团做一名“龙套”,到主演《哈姆雷特》、《赵氏孤儿》、《窝头会馆》,再到现在的《说客》,濮存昕在话剧这个舞台上已经奔波了35年。与很多演员在舞台上树立一个经典角色后就投奔大银幕不一样,濮存昕一直流连在舞台。
“我最初的愿望,是我艺术创作的直觉。第一眼、第一感觉、交往的第一次会面都很重要;舞台就是我许下第一个心愿的地方,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呢?”濮存昕很感恩自己“天赐良机”的命运,坦言“不缺钱不缺利”这些外因是让他踏实站在舞台上的重要因素。
“当年北京人艺剧院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刚好在外面忙其他影视工作;当人艺真正需要我的时候,我外面工作又刚好做得差不多,觉得通俗艺术可以不做了。”濮存昕将此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其后,话剧《窝头会馆》里猥琐落魄的老举人,《李白》中略带癫狂的诗仙等,都成就了濮存昕的舞台经典。
“北京人艺有学不完的东西,留在这里是我一个恰恰当当、实实在在的选择。”濮存昕说,希望自己能在舞台上认认真真,同时将其余精力放在永远的公益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