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国人欠缺三大自救能力:对危险没预判 不会逃生

2012-07-31 16:58:00 来源: 生命时报 
字号  

  自救应成国民基本素养

  为何国人的自救能力如此缺失?

  首先,从教育体制来讲,自救能力教育不足,且缺乏实践演练。刘老师是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班主任,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目前学校对安全教育很重视,不过多是书面文字,比较枯燥,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不好说。她认为,安全教育应该更加专业化,不能纸上谈兵,应该请有“实战经验”的老师指导,让孩子积极实践。对此,王鑫也强调,实践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最好途径。“很多学校有自救培训,但真正演练的太少。”

  而在美国很多地区,急救自救培训课程已成为当地高中生的必修课,没学过就无法获得毕业文凭。英国孩子更是从学龄前就开始学习自救,幼儿园通过“过家家”等形式,让孩子认识急救设备。日本人到餐馆、商场等各种公共场所,都会先看紧急出口的位置。不仅如此,日本人还尽量做到对自己所在的社区了然于心。比如万一发生地震,最近的公园、广场在哪里,从哪里走可以避免人群或车辆拥挤等,许多日本父母都会带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了解这些信息。

  北京暴雨后不久,厦门大学称将开设爬树课,校长希望借鉴美国部分大学开设爬树课的经验,教会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这让很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读小学的人,回忆起那时体育课上“爬杆”、“爬软梯”的时光。李女士告诉记者,1969年她上小学时,学校操场有铁杆、软梯等设施,其中“爬杆”成为一项重要训练,而且要达标。“小孩子下了课也经常爬上爬下,还比赛爬树。”

  专家表示,学校应成为学生学习防灾自救知识的主要场所,并学习国外经验,将自救逃生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增设考试项目。同时,教育部门应在各级学校,包括大、中、小学,更新现有“落后”的教学方法。

  其次,政府对市民的培训不足。据记者了解,美国国民有25%都接受过急救培训,日本东京这个数字是15%,中国香港是10%,北京只达到1.6%。温新华建议,可将应对灾难的自救急救知识拍成录像,在公共交通的电视中滚动播出,强化国人防灾意识。

  第三,国人学习自救知识的意识不强,属于“被动”学习。温新华表示,在培训中常常出现“不受重视”的尴尬情况,比如给企业员工培训时,老板担心耽误工作进展不乐意;给学校学生培训时,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校长、老师怕耽误学生正课时间而为难;家长也不理解,觉得耽误孩子时间学些“用不到”的技能。“这说明宣传不到位,没有把自救提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不少人觉得可学可不学。”

  另外,王鑫认为,自救能力培训应是全社会的责任,企事业单位应培训员工的自救能力。如单位应配置急救箱、应急包,定人定岗负责,并定期进行灾难自救演练。▲

[作者:陈薇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