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北京气象局回应手机预警:信息发送存技术障碍

2012-07-23 05:43:00 来源: 京华时报 
字号  

    7月22日下午,北京市政工人继续在交通要道杜家坎环岛桥下用两台水泵抽取积水。从21日开始,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特大暴雨导致北京主要交通管网多处积水,城区四环内以及多个联络线约95处道路因积水断路。中新社发 邹宪 摄  

  □回应·预警

  21日一天内,北京市气象部门连发5个预警,暴雨级别从蓝色预警上升到橙色预警。多数网民表示,气象部门发布预警渠道过少,网民呼吁政府发布重大灾害预警时,可通过短信方式送达所有市民。

  对此,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昨天表示,未向市民提前发出预警短信,主要是技术原因造成,向北京全部人口发信息需要几个小时时间,发完时降雨可能已经结束。

  五大原因造成此次强降水

  曲晓波表示,此次暴雨天气的形成有几个条件:首先,从西而来的冷空气为降水提供了前期条件;其次,近期来自南方的西南暖湿气流给北京带来了非常充足的水汽,这是形成降雨的必要条件;第三,比较大的降水都发生在西南东北向,这一带恰好是北京山脉的分布地区,是北京降水多发带;第四,河北产生的云团,在向东北方向移动过程中不断经过北京,给北京增加了降雨;第五,19日和20日北京天气很闷热,大气积累了很高的能量和水汽。

  预警短信发送有技术障碍

  曲晓波表示,这次的暴雨预警还是比较及时的,最早的预警在21日上午9点30分就已经发布。后来又根据情况变化,逐步调整了级别。气象部门将这些预警发送给本市各个部门的同时,也对公众进行了发布,渠道包括网络、手机、电视、广播、街道显示屏等。

  “短信只是传输手段的一种,不能完全指望短信。”曲晓波表示,气象部门有短信终端发送渠道,但是北京有2000万常住人口,95%以上拥有手机,发送短信的基站却十分有限,而且人口特别集中,很可能都集中在一个基站覆盖范围内。联通曾帮气象部门做过测试,发送短信,一秒钟最快能发400条,按照这个速度,全市市民都收到短信要很长时间,可能接收到短信时灾害天气已经结束了,预警也就没有意义了。

  未来两三年完善预警网络

  据介绍,国务院在汶川地震之后,要求全国各地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气象灾害也属于突发事件的一种,根据要求最终将建立全国、各省市、各区县全覆盖的一种网络系统。北京市政府今年发文要求落实这项工作,要在今后两三年把这条网络系统建立起来,这个网络渠道包括短信、电视、网络、显示屏等,未来将把这些渠道全部统一起来,这样发布预警信息就能更快、更全面。不过预警信息不可能覆盖到每个人,这是永远都无法实现的。只能做到把某个区域覆盖,照顾到一个群体。

  □回应·排水

  7月21日晚,全市主要积水道路63处,造成交通大面积拥堵。直到昨晚9点30分,城区最后一处积水断路地点——玉泉营北侧的双营桥抽水完毕恢复通车。此时距离“7·21”特大暴雨造成积水已经超过24小时。

  对此,北京排水集团副总经理郑江回应,在78个下沉式桥区的雨水泵站中,有一半以上为一年一遇,仅能抵抗每小时30毫米的降雨,而2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达170毫米。

  下沉式立交桥防汛能力将十年一遇

  京华时报:在“7·21”特大暴雨中,多个下沉式立交桥发生严重积水。目前北京城区下沉式立交桥排水标准是怎样的?

  郑江:目前的排水标准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制定的,标准比较低。在78个下沉式桥区的雨水泵站中,有一半以上为一年一遇,仅能抵抗每小时30毫米的降雨;90%的雨水泵站不到5年一遇。

  京华时报:这样的标准是否太低?是否有提升计划?

  郑江:是的。目前我们正在根据新的排水标准对北京下沉式立交桥的泵站进行改造。目标是在2015年前让这78座下沉式立交桥泵站能够应对5年一遇的雨情,相当于60毫米左右。此外,将采用建设蓄水池、客水分流系统等,使得桥区整体的防汛能力达到10年一遇,也就是能够抵御每小时70毫米的暴雨。

  今后详查各座桥情况改造雨水泵站

  京华时报:如果提高到5年一遇还是难以应对“7·21”特大暴雨?

  郑江:是的,按照标准是难以应对。

  京华时报:是否有根治的办法,不再出现一下雨就积水状况?

  郑江:三个方面可以根治。一是提高雨水设计标准,比如一年一遇提高到5年或10年一遇。

  第二个是提高收水能力和退水能力,也就是要加大雨水泵站的压力口径,加大排水方式等一系列内容。第三个是提高桥区的汇水面积,比如随着城市发展,其他区域的水都集中到一个桥,造成了这个桥的压力增大,水太大了无法抽升。我们下一步就要详细调查每个桥的汇水面积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改造泵站。

  京华时报:广渠门积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江:广渠门大积水的个性原因还有待调查。但是所有桥区积水比如莲花桥、玉泉营桥这些桥的积水,肯定都有共性的原因,一个是设计标准低,难以应对大雨。另外,桥本身地势低,容易发生积水。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文静

[作者:官志雄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