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河南日报: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

2012-06-27 06:16:52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字号  

永 春

领导干部该思考什么、如何思考,又该如何做到思而有益,思行合一?永春同志的《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这篇文章,辩证剖析了领导干部面对创新表现出的三种态度和作为,尤其针对有的干部“看到了体制机制的弊端,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却患得患失,不敢和不愿改革,开出了一剂良方——“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作为领导干部,思应无私。思无私,则行无偏;思若有私,多思必多失。当前,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对领导干部把握好“思”与“行”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摒弃私心杂念,大胆创新,才能突破难题,打破瓶颈,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编者按

现在很多人都以为“三思而后行”是孔子的主张,其实这是误解。恰恰相反,孔子是反对三思而后行的。我们不妨看看《论语》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见《论语·公冶长第五》。)这段话的意思是:季文子要三次考虑以后,才去做某一件事。孔子听到这事,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译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论语通译》。)由此可见,《论语》中“三思而后行”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季文子的行事原则。季文子,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左传》记载,季文子之为人,于祸福利害,计较过细。孔子对季文子的做法进行了批评,认为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宋代学者程颐就此解释说:“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现代学者钱穆在《论语新解》一书中注解此句时指出:“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无足称。”这些注释赞同孔子的观点,对季文子的行事原则提出了批评,认为考虑过多就会生出私心杂念来,办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不值得称道。

[作者:永 春  编辑:刘丽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