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烟草官员抛控烟卖国论惹争议 被斥借税收当掩护

2012-06-11 17:09:00 来源: 大众日报 
字号  

  “警惕烟草业干扰控烟”,这是5月31日世界第25个无烟日的主题。对于中国的控烟事业来说,这句话就是严峻而又无奈的现实。与之相佐证的一则报道是:早在参加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谈判时,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一位官员就曾大放厥词,“你们要控烟?我告诉你们,这是在卖国,你们是公务员,工资的1/10都是拿我们的钱!”(6月8日《中国青年报》)

  控烟就是卖国?这话听起来够吓人的。但透过下面一组数据,你又觉得这位烟草专卖局的官员语出惊人、飞扬跋扈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底气”和“资本”的:2011年,烟草业销售总额达到10111.4亿元,实现工商税利7529亿元,上缴财政6001.18亿元。相较2010年,三者分别增长31.2%、24.6%和20.3%。无怪有不少烟民如此调侃自己——“哥抽的不是烟,而是国家的荣光和税收”。

  然而,较之烟草对国家财政税收的“巨大贡献”,最新公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同样吓人。报告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吸烟人群逾3亿人,占全球1/3;另有约7.4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危害,其中青少年烟民高达5000万;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已超过100万人,到2050年将会突破300万人,超过了艾滋病、结核病、交通事故的总和。

  两相对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我国烟草行业的利润大、税收高,是建立在损害国人健康的基础上的。如此竭力淡化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法律约束力,把企业利益混同于国家利益,把企业行为混同于政府行为,甚至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惜打着“卖国”的旗号为控烟工作设置障碍,将烟草带来的社会问题用“税收”的光环来遮掩,才是真正的“祸国”、“卖国”。

  今次,“警惕烟草业干扰控烟”的世界无烟日主题,对我国来说尤为贴切。在世界无烟运动进行到第25个年头,我国控烟工作进入到第10个年头、控烟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当下,仅对“控烟就是卖国”论进行口诛笔伐还远远不够,需自觉履行世界禁烟公约和世卫组织提出的“逆转烟草流行六策”,需做好“劝”、“限”两篇文章,需及时修补相关法律漏洞,让相关禁令变得刚性又好操作。

  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强化顶层设计,我国应尽快调整控烟履约机制,尽快实行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的政企分离,出台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的国家烟草控制规划,尽快淡化烟草行业的经济功能。如果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依然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左手控烟右手卖烟”的困局就不可能得到破解。(高福生)

[作者:肖媛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