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小升初乱象:被交易的义务教育

2012-06-11 11:32:18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字号  

资料图片

  谁家拥有一个即将“小升初”的孩子,家长的内心一定是“鸭梨山大”。----一位家长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感叹。

  现如今,“小升初”已被媒体并成为与中考、高考并列为“人生三大考”。虽然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反对各种形式的“小升初”考试。但在实际上,“小升初”的各个主体:学校、家长、培训机构早已对一切“潜规则“心知肚明……每个主体都熟练却又无奈地围绕着这一块领域团团转,其中的内幕,众人皆知,却难以更改。

  而受教育的主体——孩子——却被放在了最后一端,这样畸形的一个怪圈,何时能结束?

  家长: “无畏”也无奈

  “小升初必须依法免试”,教育部一位官员在曾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到。,但这一命令似乎早已名存实亡。

  据《南都周刊》今年5月报道:小升初共有“占坑”、“自选”、“推优”、“特长生”、“共建生”、“子弟生”、“双拥生”、“定向生”、“直升”、“寄宿”、“私立生”、“随班就读生”、“条子生”,以及“电脑大派位”等方式,而据其他媒体总结出的,小升初共有16种升学方式之多。

  其实很多家长发现,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合法”方式却成了一种垫底的升学办法。“落后就要想办法。”家长们经常是在尝试了所谓的推优特长之后,才无奈不甘地等待“命运抉择”。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北京等一线城市是“小升初”热度最高的地区。

  在北京一些知名的“小升初”论坛上,记者就发现关于特长生、共建、推优、点招、各种培训机构的相关话题一年到头热度不断。有意思的是,家长们还研究出了一套“黑话”,用拼音字母代替那些心仪的“名校”:比如,rdf就是“人大附中……家长们为了顺利“小升初”,疲于奔命的架势早已拉开。

  论坛里也经常有人士进行经验交流,如:“五年级下学期必须准备,否则到时候一定会抓瞎。”

  记者仔细浏览论坛发现,论坛上更多出现家长们的牢骚声:“教委应该容许所有学校公开海选。什么所谓就近入学,什么所谓义务教育,不都已经名存实亡了吗?”

  “年年多少家庭为小升初花费财力物力精力,看看有娃小升初的家长哪个安心工作?”

  “看看孩子们身心被小升初摧残的样子,教育改革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可无奈的是,牢骚之后,他们却继续着无畏着开拓着孩子的“小升初”之路。

[作者:周楚卿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