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记者观察:思念食品怎能让人“思念”?

2012-05-02 09:49:00 来源: 工人日报 
字号  

  思念食品之所以屡屡出现质量问题,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似乎并没有把消费者真正放在心上。事件中还有个令人不解之处:相关部门从复检出结果到公布,为何长达两个多月

  继“细菌门”和“汤圆吃出创可贴”等事件之后,时隔不到半年,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再被查出问题食品,其旗下两款产品被检出过氧化值不合格。

  如果食品中的过氧化值严重超标,可能引起腹泻等胃肠不良反应,进而损害肝脏;同时也对心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产生诱发作用。

  虽然人们对于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有些麻木,但这次的思念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却依然透露出些许不寻常:

  首先是思念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频率过高。去年10月~11月中旬,思念、三全、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曾相继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引起轩然大波。今年2月,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在思念牌汤圆内吃出了创可贴,同时附上了照片;随后,另一名北京网友也发微博和照片称,在思念牌水饺内吃出了塑料泡沫。

  有市民感慨,产品不合格,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问题,这样的品牌怎能让人“思念”?

  有业内人士表示,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此次过氧化值不合格,可能主要出在冷链运输、销售储存等环节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速冻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仅目前处理技术和解冻技术相对落后,冷藏链不健全,而且食品包装、运输及销售过程也同样存在弊端。不过,作为生产商,思念食品恐怕也难逃责任。

  思念食品之所以屡屡出现质量问题,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其似乎并没有把消费者真正放在心上。据悉,思念食品实际控制人已将精力从实业转向资本运作,其旗下除思念食品,还有杜康控股及几个房地产公司。

  思念食品2006年8月正式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0.54新元,并于2007年10月份创下历史新高2.52新元,但随后股价开始连续大跌,一度跌至0.14新元,成为市场投资者经常所称的“神仙股”。

  速冻食品行业安全问题频发,或许跟行业生产能力与其特殊的生产工艺需求不能完全匹配有关。数据显示,过去数年,速冻食品行业高速发展,整个产业由2002年的70亿元,膨胀到2010年的接近500亿元,行业年增长率30%以上。

  有专家指出,近几年速冻食品行业产量急剧增加,规模也飞速扩张,但同时也对企业的资金、经营管理以及研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旦不适应就容易引发产品不合格等问题。

  在快速扩张中出现问题的还有味千拉面。年报显示,味千拉面去年一年新增154家门店,门店总数达到662家。2012年预计增加约100家新店,并称2013年或2014年期间开店1000家的计划不变。

  但是,连锁餐饮管理质量和扩张之间的悖论是一直存在的。对味千拉面来说,门店租金及人力成本的投入与其他竞争对手并无特殊优势,想获得更好的利润,除了靠品牌获得溢价,只能从管理及食材上压缩。因此,曝出“骨汤门”之类的食品质量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思念食品安全事件中还有个令人不解之处:相关部门从得检出结果到公布,为何长达两个多月?

  2011年12月1日,惠州工商局对思念两产品进行抽检,并判定过氧化值超标,思念食品于12月21日提出复检申请。时隔两个月之后,今年2月,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才对同一批次产品进行复检,仍然判定过氧化值超标。但直至4月25日,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才将检测结果公之于众。

  无独有偶。2011年蒙牛牛奶被检出含致癌物,问题批次产品的抽查时间为10月,然而公布信息却在12月24日。从知晓检测结果到公布,这个过程也长达两个多月,这期间,消费者也同样毫不知情。

  真相为何总“迟到”?有业内人士曾做出过说明: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是依据国家法定程序而来,在第一次检测结果出来后,还需经过复检、审核、汇总分析、公布等过程。

  但屡次“姗姗来迟”的检测公示,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导致消费者不能提前做出防范,这样的食品安全信息机制已经失去了预警作用。

  面对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希望监管部门能真正负起责任,既能检测食品安全,又能及时告知消费者。■本报记者 刘 静

[作者:黄楠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