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城市化平衡社会分配
海闻着重地谈了如何解决社会分配的问题。他说,我们必须要区别对待收入差别和收入公平这两个问题。中国现在确实有着很高的基尼系数,但是我们要批评要控制的是利用特权获得不公平收入的问题,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差别上。
中国具有很长历史的均贫富观念,但是这种观念是与市场经济相冲突的,在工业社会,市场经济不仅仅是要解决生存问题,还需要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海闻认为,消灭贫困比缩小差别更能促进社会进步,如果各方面都在不停地强调缩小差别,很容易助长社会上的仇富心态。
至于谈到如何缩小收入差别的问题,海闻认为最关键的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的收入。
|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方面,在海闻看来,加速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大于G D P增速,这是由人的需求台阶决定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着垄断,导致供给量少价格高,所以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打破垄断。
但是还要看到,在中国的医疗和教育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解决这两个领域的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
那么如何解决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医疗改革当然是可行之策,但是海闻认为,中国目前的医疗改革方向不对,医疗改革难的核心问题是相对供给不足。同时,与美国相比,中国个人所承担的医疗费用高,原因是支付系统不完善。
对于压低医疗价格,海闻是不赞同的,因为当价格低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供给。他认为,解决医疗改革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增加供给,鼓励社会投入,民间办医院。在这方面,政府应当把医疗行业当成特殊的服务行业,对其进行财政补贴,在制度上保证医疗对社会的服务。同时他还指出,中国的医疗改革必须把医生作为核心,将重视对象由医院转向医生。
二是要解决支付问题。在这里海闻讲到了医疗支付的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英国模式是对医院进行补贴,美国模式是对病人进行补助。从经济学上来讲,英国模式是社会福利,美国模式是解决市场失灵。他认为,高福利正是欧债危机的根源,以中国当前的实力和对未来的考虑,中国应当采取美国模式,首先要解决穷人的看病费用问题。
此外,中国还应当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其好处是一方面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医院与保险公司之间建立一种监督机制。
教育问题是另外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海闻认为,中国现在的教育没有遵循教育的规律,学生被禁锢在做题上。中国要想成为国际大国,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国际化人才和能够适应工业化的人才。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政府需要提供培养技术工人的机构,以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问题。
教育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缺陷。海闻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教育体系。他说,美国的大学教育体系是宝塔形的,以加州为例,加州大学有十个校区用于培养尖端科研人才,加州州立大学有二十个校区,但是最高只提供硕士学位,而社区大学有遍布整个州的近百个教学点,主要提供培训教育。在这个教育体系内,学生是可以流动的。而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只关注高学历,很少注重基础教育,甚至缺乏面向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有大批农民进城,未来二十年必须考虑如何教育这些人的问题。
第二,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没有解决。中国有8000万左右的农民工子女,其中,有大约2000万在城市里上学,很多城市根本不管他们的教育问题。其余6000万的留守儿童,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出现感情问题,甚至容易出现犯罪现象。海闻说,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基础教育,这个问题比大学生毕业买不起房更为严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市场失灵,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
第三,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问题。海闻认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问题十分急迫。二十年后中国一定是国际大国,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国际经济人才,还要培养国际法律人才、国际政治人才、工业化人才和服务人才。中国的大学教育必须得开放,吸引国际上优秀人才来大学里教书或学习。当代年轻人必须为将来的国际化做准备,不光是语言,还要在理念、规则、知识上与国际接轨。
住房问题是另一个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海闻认为,首先,人们对住房的预期不能太高,因为预期越高,人们的幸福感就越会下降。其次,住房与教育和医疗一样,存在双重性,既有市场的一面,也有市场失灵的一面。政府要做的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为买不起房的穷人提供廉租房和政府补贴,而不是干预整个房地产市场。
海闻谈到了中国目前推行经济适用房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比如经济适用房的享受主体应该是穷人,目的是保证穷人有地方住,而不是将房子便宜卖了就是经济适用房。在经济适用房的推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许多富人也在享受经济适用房。
四条建议应对国内外矛盾
海闻认为,如何度过国际环境的特殊阶段,对中国来讲将是一个考验。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突然崛起,都一定会打破世界平衡。所以中国既会面临政治上的考验,也会面临经济上的考验。
海闻指出,美国在1999年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中国作为主要矛盾对象了。“911事件”后,美国将主要矛头指向恐怖主义,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中国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在经济上,海闻讲到了反倾销的例子。他说,以前美国是不在乎中国的出口的,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威胁到它的利益。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美国开始对中国反倾销,因为中国的崛起威胁到了它的国家利益。
应对当前国内外的各种矛盾,海闻认为:
第一,当务之急是必须要解决改革的问题。首先是国企改革,以前的国企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如今随着国企的壮大,国际社会在质疑中国国企的发展模式,美国等国用各种反倾销反补贴抑制中国国企,国内也对国企非常不满。所以今后国企的改革,更多的是要创造一个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是税收体制改革。海闻认为,中国的税收体制改革非常重要。他比较了中国地方政府和美国地方政府两种不同的政府行为。由于中国地方政府主要税收来源是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为了增加税收,地方政府都十分热衷于发展总部经济,造成了中国企业小而全的特点,滋生了地方保护主义。反观美国,美国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源是财产税和消费税,这两个税种跟企业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地方环境,所以美国地方政府的主要努力就是能够把地方环境搞好。还有一个就是教育改革。海闻认为,教育改革要在这几个方面努力:城市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和改革,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重视起来;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要改变中国目前高校过于集中的现状;高等教育的模式要改变,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重点等等。
第二,中国政府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发达,社会大众需要政府的鼓励和示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做的应该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不是继续干预经济。解决市场失灵不能用计划经济的办法,要有更为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三,整个社会需要调整心态。海闻认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很快,但是中国的文化发展有些跟不上,在很多方面,中国人的观念存在着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不协调的地方。当前中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小农心态、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悲情主义,这些都不是大国和强国所应有的心态。随着中国逐步成为负责任的国际大国,这些心态都必须要改变。
第四,要妥善处理国际关系。中国需要让世界各国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国际公关非常重要,中国在与其他国家打交道时,有时候甚至需要吃点亏,以吃小亏的方式来避免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海闻说,现在中国处于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正在向一个生活富裕的发达国家迈步,所以当代中国人要有充分的信心。现在中国在经济上和社会上是有很多不够好的方面,但它的基本面是向上的,是在进步的。当代中国人有责任让这个国家能够更好地度过这个起飞阶段,使我们国家成为真正的富裕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