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一周生活秀:清明节话题不断 网友爱写“墓志铭”

2012-04-07 10:31: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4月4日 中国新闻网 纸iphone、ipad热卖引议 清明节文化如何传承

  清明将至,墓地经济、祭祀用品、殡葬乱象等话题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然而红红火火的节日经济是否有助于发扬节日文化?纸iphone、ipad热卖,是走味的祭祀还是新习俗?民族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发扬?有待深思。

  近年来,呼应现世的纸LV包、奔驰宝马、别墅等祭祀产品层出不穷,今年更出现了纸iphone、ipad这样时髦的科技产品,令人嘘唏感叹之余不由反思,这算是一种新习俗还是走味的祭祀?

  由纸iphone、ipad热卖可见某些地区烧纸钱等传统祭扫方式还是很流行,甚至出现攀比的恶俗现象,攀比谁家的坟墓气派,谁家墓前堆放的鞭炮多、谁家烧的“房子”大……有学者指出,这种行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这种低俗的风气、走味的祭祀应加以坚决抵制。

  许多网友也认为,在提倡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今天,烧纸钱这种祭祀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政府一再向民众倡导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希望祭扫者用鲜花代替焚烧纸钱,只要心中有清明,鲜花最表哀思。

  “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认为,“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

  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各专家学者建言建议众多。有学者认为,应让大家重视清明节,因为过清明是一个对传统习俗温习和体验的过程,能让活着的人在追思中感悟并传承个体、家庭乃至民族的优良文化。更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从小培养孩子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普世意义。

[作者:王峥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