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半载风雪路 科考谱新篇--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综述

2012-04-05 23:41:3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雪龙”号4月5日电(记者黄小希)5日21时左右,搭载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雪龙”号科考船在上海长江口锚地下锚,并将于8日停靠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半载风雪半载歌。肩负光荣使命、心怀神圣梦想,222名考察队员迎战西风带、严寒、干燥、强烈紫外线……以勇气和智慧完成了第28次南极科考任务,取得了深冰芯钻探、南极巡天望远镜、南北极环境综合调查专项等项目的突破性进展,书写下南极科考的崭新篇章。

 科学考察:在困难中创造新记录

    “经过大家4个多月的努力,科考队的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现在返航。”北京时间3月6日20时,随着第28次南极科考队领队李院生话音落下,“雪龙”号科考船载着第28次南极科考队度夏队员及中山站第27次越冬队员,在一片风雪中“回家”。

    南极科考期间,来自祖国的关怀激励着考察队员克服恶劣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实现了我国南极科考历史上的诸多突破:

    ——在严寒、缺氧、高海拔的南极内陆,昆仑站队26名队员在异常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完成了深冰芯钻探导向孔铺设,并将我国自主研发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安装在冰盖之巅,为今后昆仑站科考打下坚实基础。

    ——在风浪肆虐的南极半岛海域,大洋队24名队员经过13天艰苦作业,完成了多学科大洋综合考察,作业站点达46个,获取样本8500个。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半岛海域进行如此规模的大洋考察,填补了我国在南大洋断面大纵深综合观测的空白。

    ——在中山站,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顺利通过“身体素质”测验,并在内陆冰盖地区完成了30公里的自主行走。这是我国机器人首次在南极冰盖实现自主行走。

    ——在长城站,考察队员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坚持对站区附近的海豹进行调查,并拍摄了大量影像资料,为以后深入研究南极海豹行为打下良好基础。

    不仅如此,第28次南极科考中,普里兹湾海域见证了我国大洋考察的多个首次:首次布放并回收两台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仪;首次成功回收隔年布放的潜标系统;首次布放4套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流速等数据的锚定潜标……

    在直升机支持下,科考队员还首次对南极冰盖边缘的达尔克冰川进行了航空摄影,拍摄范围约为100平方公里。此次航拍不仅能获得达尔克冰川的航空影像,还可获得中山站所在的协和半岛的最新正摄影像地图。

    继中山站永久性验潮站之后,又一座数据实时传输永久性验潮站在长城站的长城湾附近建成。在南极洲建立验潮站,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研究南大洋海平面变化的需要,而且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动态依据。

[作者:钱中兵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