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3月29日电题:网络暴力何时休?——舒淇删博事件引发的思考
近日,演员舒淇因不堪忍受网友“恶意攻击”而删除自己在新浪网上的所有微博和关注。此事一出,立即引发网络热议。众多公众人物及网友纷纷声援、力挺舒淇,同时大家也在反思,诸如此类的网络暴力事件何时方能休止?
26日凌晨,在新浪微博上拥有1000多万粉丝的演员舒淇,突然将自己发布的8000多条微博一条条删除,而其关注的对象也随之彻底清零。
此举立刻引发众网友围观,大家纷纷猜测舒淇用意。而据媒体报道,舒淇删除微博,与其无奈卷入演员赵文卓与甄子丹近日的“口水战”后招来部分网友的攻击性言论,甚至将其成名前拍的古装艳照翻出,进行大量转载和恶言围攻等有关。舒淇不忍侮辱,选择离开新浪微博舞台。
舒淇的默然离开,立即成为舆论热议焦点,引发了公众对网络暴力的大声讨。
香港导演陈嘉上在微博中写道,我反对暴力,包括伤害人的语言和文字。我对这些想伤害舒淇的人只能说,你们既可怜也可笑。
导演冯小刚还就此事发表过激言论:“……我不能接受一些人竟然用如此残忍的语言去侮辱她……我要对侮辱她的人说,骂你们是畜生都侮辱畜性了。……”这条微博截至28日,已被转发14万余次,评论7万余次。但是,不少网友认为冯小刚此举虽声援了舒淇,但是用如此语言“暴力”还击“暴力”,却恐是新一轮“网络暴力”的恶性循环。
网络缘何沦为暴力发泄场?
其实,舒淇并非网络暴力的唯一受害者。如今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百姓,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牺牲者,更有不幸者会因网络暴力而选择自杀,最为网友熟知的当属韩国影星崔真实自杀事件。崔真实的家人在其离世后表示,崔真实选择自杀,与其遭到放高利的诬陷而受到网友围攻不无关系。
在这些网络暴力事件背后,人们不由得反思,在虚拟网络更加深入现实生活的今天,为何网络暴力频频发生?网络为何成为网友疯狂发泄戾气的战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产生网络暴力,是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增加了攻击性,积累的抱怨和不满需要宣泄,而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无成本宣泄途径,使宣泄漫无目的的疯涨。网络暴力虽不会对人造成肉体伤害,但对人们心理造成的杀伤力却很惊人。“它对受害方造成的是心理创伤和精神折磨。”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则认为,网络暴力是现实社会浮躁心态的反应。在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人们焦虑、浮躁的心态有所增加,“在网络这个黑洞洞的虚拟空间,由于缺乏监管和约束,人们的文明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会降低,于是出现了在网上随意发泄,甚至对他人进行攻击、侵犯。”
此外,网络的隐匿性,也使人们从众心态加强,这种宣泄转变为群体表现形式,“就好比在示威游行中,更容易发生打砸抢夺事件一样。”夏学銮说。
让网络远离暴力,自律、监管“一个都不能少”
在舒淇删除微博的不久后,舒淇粉丝团官方微博“舒淇官网淇士团”发表文章说,舒淇表示相互的指责谩骂只会对彼此增加负面能量。舒淇经济人也表示,对于网络暴力不会袖手旁观,所有不好和负面言论,会考虑法律诉讼。
对此,夏学銮认为,让网络远离暴力,首先应从每位网友做起,加强自律意识。他说:“网络是公共空间,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这需要网友加强网络自觉、提高网络自律,重视网络隐私保护。如今网络趋于透明化,每个人都犹如生活在显微镜下,一言一行随时可能曝光网络之上,这更提醒网民应对自己在虚拟世界的言行负责。”
与此同时,减少网络暴力,还亟需相关立法加以监督监管。夏学銮认为,目前正在倡导的实名制是遏制网络暴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有助于建立从虚拟空间到现实社会的无缝对接认证制度,使虚拟空间的犯罪像在现实社会中一样可查、可防、可控。”
另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防范打击网络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据了解,韩国在影星崔真实自杀案发生后,着手修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法律,新增“网络侮辱罪”以处罚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事实等行为。
然而,我国目前有关网络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明晰,这为网络暴力定罪带来操作难度。“必须仔细定义网络暴力等网络问题的边界范围、越轨与犯罪的定性标准及相应的处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净化网络环境。”夏学銮说。
如今,舒淇空空的微博网页上还写着她的个人介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心存善念惜福哦。”这似乎是对每位网友的善意提醒。(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常亦殊、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