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可以吃的艺术品!新密市非遗“花馍制作技艺”

2023-03-13 09:50:33 来源:中原网

粉色的寿桃、盛开的牡丹、点缀着福字的福袋、灵动传神的燕子……走进李向羽的花馍创作间,色彩缤纷、造型各异的花馍令人眼花缭乱,很难想象,眼前这些造型立体、栩栩如生的“艺术品”都是用最普通的面团制作出来的。

今年47岁的李向羽,是新密市非遗“花馍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花馍,也叫面塑、面花,在中国民间流传了1000多年,表达了中国人朴素的祝福和愿望。

凡是逢年过节、生日满月、婚丧嫁娶、礼尚往来,古人都要用珍贵的面粉,按照传统习俗制作种种形态的花馍,表达各自的理想和祝愿。

1                        
可以吃的艺术品

谈起三岔口村的“花馍”,李向羽的记忆被拉回了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正月十五的‘灯盏’,家家户户都用面做成生肖的小动物,中间留着空插一根蜡烛,小孩子们就捧着它们走街串巷,到正月二十一,就把这些‘花馍’吃了,希望能免灾异”。

▲三岔口村村貌

新密市白寨镇三岔口自然村有肥沃的土壤,又受到半山丘岭地貌的影响,生产出来的小麦面粉、玉米以及其他农产品具有极好的口感。1996年,李向羽离开三岔口村到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工作,一直和粮油打交道,但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花馍”。

2017年,李向羽开始专注花馍制作。刚开始制作时,李向羽也遇到过不少困难,面团硬度不达标、造型不够逼真、配方没调好、操作不熟练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效果。“花馍制作时间较长,一个简单的造型有时需要两三个小时,复杂的需要一天或更长的时间,经常忙到深夜。”李向羽说。

▲“福李居花馍”作品展示(资料图)

为了让制作技艺更精湛,她曾在网上自学,创新造型样式,还曾多次去公园里观察牡丹、鱼、鸟等物体形象,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花馍创作更多的是把美好的夙愿、虔诚的祝福以及对生活的憧憬融入花馍,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1年,李向羽、花馍和新密三者再次联系到一起,那是新密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李向羽受到邀请,带着她的“福李居花馍”回到了新密,令她没想到是的,经过改良后的新式的“花馍”在那次展示中被一抢而空。李向羽高兴地说,“尤其是年轻人很喜欢,因为不但色彩和形状能吸引他们,口感也很不错”。


▲花样别致的雁馍寓意吉祥如意

“新密民间有‘闰月送大雁’的讲究,当地出嫁的女儿给娘家母亲送雁馍,我们正在用这些面团做雁子,蕴含着浓浓的民俗意味。”李向羽向记者介绍着,她和工人们手上的动作也没停歇。

只见她们摆弄着手中的长条状的面团,搓、揉、捏、按压……灵动的双手再借助剪刀等几样小工具,平淡无奇的面团似乎被赋予了生命,不一会儿,一个眼睛灵活、小巧玲珑的雁头便成形了。

▲正在制作中的雁头造型

“制作花馍包括搓、捻、剪、按、卷等十多道工序,使用的工具包括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李向羽介绍道,造型精美别致的花馍从配面、捏形、装饰到发酵、蒸制,每一道工艺都十分讲究。

2                        
传播非遗魅力

因为对花馍的热爱和执着,李向羽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不断融入现代工艺,制作出了适合大众口味的“中式蛋糕”和“花馍花束”,将传统花馍和果蔬汁、牛奶、鸡蛋相结合,从而制作出可食用的彩色花馍。

“粉色就用仙人掌果粉调色、绿色用菠菜调汁,黄色用南瓜调汁……用蔬菜汁液染色,做出来的花馍不仅颜色特别好看,还不含任何色素,吃起来健康放心。”在不断的练习实践中,李向羽做的花馍造型越来越生动立体,目前已完成各类造型百余种,涵盖花鸟虫鱼、生肖属相、福寿等多个主题。她还将花馍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每逢节假日,造型各异、精美生动的花馍馍订单更是让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村民们正在创作间忙碌着

“这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做150多对大雁‘花馍’,有六位村民在这里边学边做,一个月能挣4千多块钱”,李向羽笑着说“现在,她们做‘大雁’比我都熟练”。

几天前,一件在新密杏花节上展出的花馍作品让李向羽倍感骄傲。这件作品是由五颜六色的牡丹、黄色的葫芦、粉色的杏花、鲜红的福袋等造型组成,深受市民喜爱。李向羽介绍道,创作这幅作品既符合新密杏花节特点,也承载着三岔口村人对节日的美好祝福。

▲李向羽向我们展示杏花节“花馍”作品原型

三岔口村,对于李向羽、对于福李居花馍,都有特殊的意义。这座位于新密市白寨镇的村庄,是李向羽的老家,也是李向羽最早学习手工花馍的地方。

今年2月,福李居花馍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新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福李居花馍也将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

▲三岔口村村貌

近年来,李向羽经常回到三岔口村,手把手教大家制作技艺,除此之外,她也经常受邀参加不少地区举办的非遗传承活动,免费为人们讲解花馍的民俗文化和渊源。


▲李向羽拿出手机展示拍摄的“花馍’短视频

如今,她还尝试用拍“花馍”短视频的方式,将花馍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间制作技艺推广出去。“希望未来‘花馍’能从新密走到郑州,走向全国,也希望三岔口村家家户户都能蒸上花馍。”李向羽说。

编者按

城市生活的本质是汇聚,而郑州就是这种本质完美丰腴的实际存在。在她的历史中,生活样态层层积累,让她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这是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城市的活力正在不断绽放,《郑州圈儿·生活周刊》讲述郑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美食以及城市中的人文记忆,让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感受郑州的美好。

策划:张新彬

统筹:辛晓青

执行:赵 宁 禹亚楠

文案:袁连贺 石嫣睿

摄影:张为涛

设计:张振华

排版:石嫣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