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榕内河治理重点是生态修复 107条内河全列入整治

2013-06-07 10:40:00 来源: 东南网 
字号  

港头河河底铺了条石,但河水依旧污浊

    “铺砌法”和“生态法”引市民热议;市内河整治指挥部表示,将视水体生态修复试点效果,决定是否推广

     关注理由:福州4条内河将试点水体生态修复,通过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生态手段,使河水除臭返清。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许多市民致电968111说,希望这种生态修复能试点成功,推广开来,真正实现“清清碧水”。

    许多市民说,此前治理中,一些内河采用“生态铺砌法”,在河底铺上了条石,但硬化的河床会降低河水自净能力,时至今日,这些河段不少仍然黑臭。铺过条石的内河,能否也引入“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对于市民关注的内河除臭返清问题,有关部门表示,下一步重点是采用非常规工程手段,在部分有条件的内河试点“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推广。

    市民热议 铺条石内河能否引入“生态修复”

    一个是“生态铺砌法”,一个是“生态修复系统”,哪种方法更适合福州内河治理,引发许多市民热议。

    所谓“生态铺砌法”,就是在内河清淤后,在河底铺上生态砖或条石,可提高河水流动性,有利于排涝冲污。而“生态修复系统”,是指应用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各类非常规工程措施,改善水质。

    有市民提出疑问,条石可能提升流速,但也会降低河流自净能力,生态修复系统应该更适合改善内河水质。也有市民表示,内河治理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福州的内河整治应该探索一条适合本地情况的路子。

    昨日下午,记者探访了将试点生态修复系统的首批4条内河,即瀛洲河、厦坊溪、光明港一支河、跃进河,发现4条内河均未铺砌条石。

    对此,福州市内河整治指挥部有关人士表示,两种方法并不冲突,之前只是对部分内河进行“生态铺砌法”试点,数量不多。对于铺过条石的内河要不要将条石重新挖开,再改用“生态修复系统”治理,还需要看具体的生态修复系统方案而定。    

    现场 铺条石内河有的仍黑臭

    昨日,记者走访了港头河、屏东河等铺过条石的内河。

    港头河岸边修葺一新,建起了新护栏,也种上了许多花草树木,但河岸边少有行人经过。“2011年港头河就铺了条石,现在仍一片黑臭。”家住附近的刘依伯说,很可惜。

    记者看到,港头河河底积着厚厚的黑泥,大部分河段几乎看不到河底条石,只有在较浅的河段,才能依稀看到条石的轮廓,而在河道两旁,也形成了黑色的小浅滩。

    屏东河的情况也类似,透过浅浅的河水,仍然能看到河底的条石,但河面上布满垃圾,河水发黑,能闻到一股臭味,河道旁还叠着水泥袋等建筑垃圾。

    调查 仍有污水入河“铺砌法”也无奈

    据了解,福州内河使用“生态铺砌法”也是借鉴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早在1992年,巴西就首先开发出用于河道治理的空心结构砖,即“生态砖”,此后被引入我国。

    北京从2003年来,陆续在永定河、凉水河、北护城河、亮马河等治理工程中引入生态砖产品。浙江奉化在2009年也使用一种叫作“鱼巢砖”的生态砖,既有生态修复功能,又能为各种鱼类提供栖息、产卵的场所,提高河道自净能力。

    为何曾经在国内外获得应用的“生态铺砌法”,到了福州,却水土不服呢?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内河虽已完成截污,但岸边仍有垃圾入河,还有污水通过各种渠道直排,给内河造成极大破坏。如港头河,已完成截污,但与之相连的龙津河成了“污水源”。有这样的黑手,又叫内河如何自净?

    部门说法 107条内河今年全列入整治

    “我们近期的重点是用生态修复系统,让部分内河除臭返清。”昨日,福州市内河整治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铺设条石也是借鉴国内其它城市的经验,但就眼下对福州内河的效果而言,从短期内看,效果确实不是特别明显,不会再推广。接下来的重点,是采用“生态修复系统”的非常规工程手段,在部分有条件的内河试点水体修复,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推广。

    据介绍,福州的水系错综复杂,100多条内河盘织着福州的内河网络,许多内河存在连通,如果一条内河受到污染,与之联系的内河也会受到牵连。

    今年,福州107条内河将全部列入整治范围,市直部门和各区都已按照任务分工,分别牵头开展相关整治工作。

    采访中,许多市民认为,单单依靠政府部门来整治内河是不够的,福州市民也应该形成保护内河环境的习惯,内河治理不能边治理边污染,100多条内河更是福州人的宝贵财富,可别把内河当成垃圾场。(记者 周锡银 包华 文/图)

[作者:张卓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