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四川芦山地震)茶厂夫妇与将军的清茶之交

2013-05-04 21:06: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芦山5月4日电 题:茶厂夫妇与将军的清茶之交

  作者 安源 杨进

  “茶敬有缘人,这盏淡茶敬给你们,感谢你们雪中送炭!”茶厂老板王海洋举起茶杯,与成都空军芦山抗震救灾指挥长蔡伟素少将一饮而尽。

  随着抗震救灾的逐步深入,救灾已经进入了排危除险和抢种抢收阶段,如何让受灾民众尽快地恢复生产、进行自救,成为成都空军芦山抗震救灾部队当前的任务。

  得知龙门乡政府对面的纱帽山上,有一家生产茶业的小作坊已经停产多日,这家茶厂事关周边多家农户的生计后,成都空军芦山地震前线指挥部指挥长蔡伟素少将立即带领一支进村入户小分队前往。

  越野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20多分钟,来到一个岔路口,门口立起的一块石头上写着“煌烨茶业”几个字。再往里走,两边的几栋旧砖房墙体已经出现裂缝,窗户摇摇欲坠。在一栋钢架结构的厂房前,60多岁王海洋、慕海英夫妇正满脸愁容。

  “我们是来看看你们受灾的情况。”蔡将军表明来意。

  “谢谢你们,你们是到这里的第一支部队,我们处在这半山腰上,以为都被大家忘记了!”茶厂老板王海洋激动地说。

  走进宽敞的厂房,里面显得格外冷清,炒锅、烘干机、杀青机等设备静静地摆着,一名20来岁的姑娘正在收拾东西。王海洋介绍,地震后家在远处的工人都已经回家了,10多名员工只留下了3个小姑娘,她们都是芦山本地人。

  蔡将军揭开架子上摆放的茶叶筐,里边的茶叶都已枯黄。王老板说,茶叶必须在采摘后第二天就炒制,这些茶都是地震当天采摘的,而工厂已经停产10多天,茶叶没法炒制,摆在这里只能白白坏掉。

  “茶产一季,这一季没收成,一年就白费了。”蔡将军说道。

  “早产三天是个宝,晚产三天是根草,”王老板像找到了知音。他说,3月25日到4月30日是新年的采茶季,是制作上等绿茶的好时机,现在半个月过去了,时间不等人,茶叶都长成一芽五六叶,只能炒制红茶了,再往后就一文不值了。

  蔡将军关心地询问茶农们的受灾情况。老王说,这个厂与周围龙门、太平、双石3个乡镇300多户有合同,关系着1000多名茶农的生计。由于这3个镇受灾严重,茶农们都很关心茶厂什么时候才开工。

  这时,官兵们从车上搬下一台7.5千瓦的发电机,以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须品。老王原本焦虑的脸上稍有舒缓,他告诉记者,这台发电机能够保障冷库用电,将采摘的新茶进行保存。

  “我们帮助你,也是希望你的企业能够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村民们进行自救。一时送粮送物只能解决生活问题,企业开动起来才能解决村民的生计问题,”蔡将军说。

  为了表示谢意,老王邀请蔡将军一起品味今年的新茶。坐在这里,山岰里的龙门乡尽收眼底,玉溪河畔是一排排帐篷整齐,救灾部队正与村民们收割油菜。

  喝着淡茶,老王感慨万千,他们夫妇二人本是安徽人,十多年前看中了芦山气候好、土质好,便在这里生产加工有机茶业。这几年生意做得不错,没想到刚刚打出了品牌就发生了地震。

  蔡将军说:“茶叶很好,但你的茶名还得与地名联系起来,才能叫得响。”随后他还指出茶厂生产经营的问题,王海洋不断点头称是。

  临近中午,进村入户小分队准备离开,王海洋紧握住蔡将军的手说:“我们老两口在山上住,做点小生意本图个清静,这次地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的大爱。”(完)

[作者:安源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