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节目训练基地发生意外,释小龙年仅18岁的随行人员彭某不幸溺亡。事发之后,有人长叹“玩命的节目终于出事”,有人讽刺“建议明星去跳楼,看谁命大,收视更佳”,有人喝令“斗兽般的明星跳水应该适可而止!”事发至今,虽然还没有证据表明此次事故与跳水之间存在必然关联,但这个意外事故所引发的民间对跳水秀的激烈反弹却让人深思。
从筹办伊始到正式播出,明星跳水秀在官方宣传与民间反馈之间其实一直存在着巨大落差。开播前,节目组高调打出“公益”和“励志”两面大旗,宣布参与明星每完成一跳,节目组就向公益组织捐款若干。众明星也积极配合,虽然跳水跳到大腿淤紫、耳膜穿孔,甚至当场晕厥,但为了“挑战自我”、“公益捐款”,很少有人临阵退出。不过时隔不久流传出的“阿SA一跳,八位数进账”,却让节目的“正能量”大打折扣。人人都会算账,对于明星,“一跳值千金”,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对于节目组,“一跳付千金”,但背后有广告客户买单,高付出同样意味着高回报。虽然节目组也曾就天价出场费辟谣,坚称“如果明星为钱我们就不和她谈了”,但这种模棱两可的解释以及节目播出后没有及时公布的捐款数额和流向都让跳水秀的公益性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
从实际播出效果看,跳水秀呈现出的出丑、惊险和花边唤醒的也不是公众对慈善、对跳水的热情,而是人们的猎奇心理:“素颜女神”、“夹紧”成为讨论热词,“抱膝”、“屈体”等专业名词却依旧生涩;女明星的泳装样式和男明星的“人鱼线”被高度关注,跳水的难度和技术则被直接忽略;“隆胸者跳水会爆胸”、“垫鼻者跳水会鼻歪”,节目组对于跳水知识的另类普及,到了民间直接演化为一张“疑似整容而不敢来跳水的女星名单”,跳水瞬间成了验证明星身体是否“天然”的试金石……而64岁牛群10米台上“冲动的一跳”则直接把专业跳水和玩命跳楼画了等号。尽管事后节目组和明星教头田亮通过各种途径替牛群鸣不平,但这种“护短”却进一步引发了观众对于跳水秀质疑——如果上场的明星都如牛群一般不听“组织安排”,无视教练劝说想跳就跳,想从哪跳就从哪跳,节目的安全从何保证?
明星想跳就跳,“随行人员”却不能想游就游,因为明星背后有巨额保险、有专业指导还有完善的安保措施,而“随行人员”背后只有严正警告——“除了明星、教练、水下摄影,闲杂人等严禁下水”。19日夜晚,严正警告形似一纸空文。那一夜起,观众对于跳水秀公益性含糊其辞的质疑,对于节目恶意炒作的不满,对于整个电视节目、电视剧制作过程中安全意识缺失的担忧最终积累成了对于跳水秀的激烈反弹,如火山喷发。
从这个角度看,一档节目是否成功与引入何种模式有关,与选谁当导师、当评委有关,与请谁来参加有关,更与节目宗旨是否积极有诚意,制作是否专业,过程是否安全有关。拿明星跳水秀来说,若想通过娱乐化来引导群众健身、推广竞技体育,就要在“励志”和“利益”上做到更好的平衡,守住专业的“底线”,防止“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