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9岁男孩转到新班级后装病耍赖罢课 坚决不上学

2013-04-23 13:11:00 来源: 重庆晚报 
字号  

  爸爸请假陪林林上学

  “林林爸爸终于回来了,今天林林爸爸送林林上学,陪他在学校呆了一天。”

  林林大多数时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林林爸爸在四川遂宁工作,半个月或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儿子不上学已经一个月了,他专门请了一个月假,回重庆陪儿子上学。

  爸爸回来了,林林很高兴,很爽快地答应了爸爸送他上学的要求。

  第二节课开始前,林林终于走进教室。老师和同学看到他来了都非常高兴。这一天,他和其他同学一样,乖乖上了一天课。爸爸一直在老师办公室坐着。

  可是只坚持了一天,第二天,林林又不愿意进教室了。

  卖掉儿子的课外书

  “一个多月了,孩子依旧只愿意走到校门口,却不愿踏进校园半步。看着别人蹦蹦跳跳地做早操,听着别人快快乐乐地朗读,再看看自己家不愿意进校门还嬉皮笑脸的儿子,真想找点方法来对付他!”

  那天早上,林林一起床就看起了《时间简史》,没有任何要上学的意思。妈妈心里又疼又恨,其他孩子都在认真读书,这孩子居然心安理得地在家看课外书。想起林林从小就爱看课外书,不读书的日子里又靠看课外书消磨时光,或许把课外书卖了,林林就会觉得家里无聊去学校。于是,妈妈喊来收废品的婆婆,把林林书架上的书一堆一堆往门外丢。

  看着自己的《时间简史》、《哈利波特》、《鲁滨孙漂流记》、《木偶奇遇记》、《皮皮鲁与鲁西西》被甩到了门外,林林鼻子酸了,他本不想哭出来,以示自己不上学的决心,但眼泪还是汩汩滚下来。这些被他翻过很多遍的课外书,就这样进了那个婆婆的编织袋。

  “你去不去读书?不去就把剩下的一半也卖掉。”

  “我去,下午就去。”林林咬牙切齿,去上了半天课。

  又只坚持了半天。

  休学,送林林去读私塾

  “我不止一次问他不上学的原因,他始终不回答,跟谁都不说。问他愿不愿意转学,他也不愿意,转班还是不愿意,只有提到休学,脸上才有喜色。我现在好困惑,是下定决心打他,直到他投降为止?还是给他办休学,直到他自己想通了为止?但是,我看他这个情况,办了休学以后,估计会更糟糕。”

  3月中旬,妈妈带着林林跑了一趟儿童医院心理科,打算开个证明,好给他办休学手续。林林一听,很开心,在儿童医院排队的过程中,他异常兴奋,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梅教授做了行为能力测试和血铅检查,林林除了情绪控制力差外,其他一切正常,血铅检查结果是缺铁。

  医生对林林说:“乖乖,你这个也不是很严重,要不然我给你开点药,咱们边治疗边上学,不用休学,休学多可惜呀。”

  林林斩钉截铁:“不,我不想上学。”

  梅教授事后分析,林林很可能只是单纯感到在学校受束缚,不适应新学校的教学方式。

  休学证明开了,林林满脸欢喜,妈妈却满心愁苦。

  4月7日上午,爸爸妈妈决定暂时先送林林去读私塾。听说私塾不考试,没有作业,林林两眼放光。到私塾后,第一眼就看见了作息表,妈妈问他可以接受这个作息表不,他回答:“还可以。”

  可是,等爸爸妈妈要走时,他突然哭了,不让他们走。爸妈走出老远,还听见他在那里撕心裂肺地哭。

  当天下午,爸爸妈妈又到私塾,给他送洗漱用品。在学校外面,远远的,他们又听见儿子的哭声。

  班主任老师:

  他很聪明,成绩好,个性强

  3月26日,记者联系上林林的班主任。

  班主任告诉记者,其实林林很聪明,只是个性有点强。“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帮助孩子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早日回到课堂。”

  说起林林的个性,班主任回忆起了林林与她之间的一次“冲突”。上学期一天下午有一节体育课,林林觉得不自由,不想上,一个人留在教室看书。她担心林林一个人在教室会出事,就让他到自己当堂上课的教室坐。林林不愿意。她想把林林拉出教室,林林力气挺大,不小心把她拽倒了。

  “其实我并没生气,反而后悔只顾着保证他的安全,忘了给他选择。”班主任说。

  尽管班主任并不介意,林林却向妈妈透露过,他担心自己得罪了老师。

  说起林林休学的事情,班主任惋惜万分:“这孩子很聪明,没开始逃课前成绩都在前10名。”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主人公系化名) 妈妈自责儿子不愿意去上学 我有责任

  “儿子不愿意上学,我有责任。”3月22日,付静告诉记者。

  她留着短发,穿着一件较为正式的深黄色连衣裙,套一件黑色外套,看上去年轻、干练,但一说到儿子,声音低了,眉头拧成一团,她说:“如果孩子正常,生活该有多好。”

  付静说,林林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过世早,林林出生时,爸爸工作在外地,她又经常出差,家里一团乱。后来,林林的姑姑挑起了带林林的担子。因为对林林姑姑放心,她和丈夫也就没太操心儿子的成长。直到有一天,她才意识到自己爱儿子太少了。

  去年8月,林林姑姑有事出去了几天,只留下付静和林林在家。“从他生下来到现在,这好像还是第一次只有我和他单独在一起。”付静说。那段时间,她每天早起给儿子准备早餐和午餐,每天下午早点下班去超市买菜,还要挖空心思给他想菜品。

  虽然很累,但她发现儿子的性格起了变化。一是性格开朗活泼了。原来他很小气,事情稍微不如意就生气,跟他说话语气重了些就哭,现在好多了,生气也就是那么一小会儿,不一会儿就笑嘻嘻了;二是比原来独立了。姑姑在的时候,他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叫他自己洗衣服,他很乐意地就去了;三是比原来懂事了。开学前,他对她说:“我以后会少花时间在玩耍上。”

  “如果从小到大我多给他一些关爱,或许孩子也不会那么强硬地罢课。”她自责。

  付静说,她平时的言行也影响了孩子。比如说对待压力的方式,对待困难的方式。小时候,儿子跟她说:“妈妈,我每次考试要考双百分。”她回答:“考多少不重要,只要上课认真听了,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了,每次考双百会很累的。”儿子说:“妈妈,我当了小组长以后压力好大。”她没问他为什么压力大,而是告诉他:“你觉得压力大就跟老师说,不当小组长就是了。”

  “现在想起来,我这个妈妈呀,不懂教育!”付静说。

  还有一点,她也觉得愧对孩子。爸爸经常不在身边,儿子长期跟着两个女人在一起,缺乏男子汉气质。“孩子从我身上学到了逃避,没有从他老爸那里学到勇敢、坚强和责任感。”

  专家建议父亲回到孩子身边 参与教育

  林林父母多次拜访心理医生,记者也为他们联系了心理专家。对林林的问题,他们做了一些分析。

  为林林做过咨询的心理咨询师胡萍说,林林思维敏捷,但警惕性很强。他认为,林林不上学的原因与家庭教育关系较大,父亲经常不在身边,母亲与姑姑又太过宠溺。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张仲明分析,林林不上学的原因有三:一是父亲长期不在身边,家里缺少一个“唱黑脸的人”。二是孩子刚适应了小学生活一年多后,转学到一个陌生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适应感。第三是孩子在学校缺乏成就感,产生了逃避艰苦学习去享乐的心理。

  张仲明建议:父亲尽早回到孩子身边,与母亲一起教育。在平时生活中,多让孩子感受家长的艰苦奋斗而不是享乐。至于孩子上学问题,可以选择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私塾是一种暂时的解决方式,因为在私塾里没有应试教育,学习以有趣的活动和人文社科教育为主,能释放孩子被压抑的个性。

  他也指出私塾的一些问题:“孩子一旦适应了私塾的学习,再回普通学校就难了,他们将很难适应有课业压力的学习环境,以后就很难再走应试路线,而要探索其他出路。”

  昨日,市教委相关人士表示,私塾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属于培训性质。在林林休学期间,父母送他去上私塾,可以理解。但还是应当尽早让林林复学,接受义务教育,完成学业。( 首席记者 谈露洁 见习记者 张丽萍)

[作者:马婷婷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