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 引领一座城市求新求变
2000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组织研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把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带动河南跨越式发展的问题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战略被冠名为“中心城市带动”。
2000年6月28日,李克强在郑州市调研时,建议郑州市把107国道以东的新东区可作为重点突出出来,高起点进行规划。
2000年9月27日,李克强指出:要加快开发新东区,以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拉大城市框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郑东新区开发作为扩大郑州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的重中之重和拉大城市框架的主攻方向。
2001年1月,这个新区被命名为“郑东新区”。
2001年8月,李克强同志听取郑州市关于新区规划的汇报时,果断拍板:要抓住这个优化城市布局的机遇,把包括老机场、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区域整体规划,连片开发,打开郑州发展的空间,用国际化眼光和思维,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使其成为带动郑州及全省的龙头。
一个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实施,需要决策的魄力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一个原本3平方公里的“新城”设想,被规划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的“郑东新区”宏伟构想所取代。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镇化进程正式拉开序幕!
新世纪元年,决策者高瞻远瞩,郑东新区应运而生。
活力东区,带活中原发展棋局
样本力量,发于活力,增于活力。
东区的活力,体现在内生动力强劲。
东区深度聚合力和高度执行力的背后,蕴含着东区势头强劲的内生成长动力。究其根本,在于东区准确把握了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遵循规律求新图变。建设初期,东区管理层也曾因资金紧缺而一筹莫展,但省委、省政府给政策、建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利用市场机制撬动数百亿资金流,使东区步步为营,吸金纳银,用市场化手段疏浚了资金通道,社会资本竞相涌入。从2003年的55亿到2010年的220亿,细数8年来郑东新区的千亿投资,社会资金占比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