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年的产业集聚区谋划,郑州初步回答了“产业在哪里布局、布局什么样的产业,人们在哪里居住、居住在什么样的环境”的新型城镇化原始命题。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平等交换城乡要素、均衡配置城乡资源的愿景找到了路径,为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消费方式城市化奠定了基础。
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有源之水,是引领郑州都市区发展实现跨越的有本之木。
评论:坚持“一个主体” 确保“三个权益”
评论员 李记
继“城镇化”写入十八大报告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被称为我省多年实践找到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增长点。
思路决定出路。新型城镇化,必须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先行先试,率先破题,必须用对思路。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建设新型社区,确保农民成为社区建设发展的主体,确保农民成为购房建房的主体”这“一个主体”,维护“农民宅基地的收益权,农民承包地的承包权,农民社区房屋的所有权”这“三个权益”,建设“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化都市区,这就是郑州的思路。
方法决定成效。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载体,“载体”效用的最大化,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重追求质量和效率,确保群众的切身权益。“一个主体”“三个权益”的核心,是不从农村挖土地、不在农民身上打主意,不以农民放弃土地为身份转换和享受城市政策、公共服务的条件,让群众在新型城镇化推进当中,当期得实惠、长期有保障。这是基本纲领,更是行动指南。
言忠信,行笃敬。不仅是“四类社区”建设,从都市区畅通工程建设,到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工程实施、旧城区产业升级工程推进,再到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施行,“一个主体”“三个权益”,是坚持依靠群众的策略和方式,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机制和措施: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一年来务实发展的实践表明,我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坚持“一个主体”确保“三个权益”,坚持做到,坚持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就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只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现实权益,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两个二元结构”和内需不足等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实践是最好的证明:一年来,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城市化、就业结构的城市化、消费方式的城市化,正在快速形成,,已迈入发展快车道。
明日请继续关注“三大主体”工作年度系列报道之三——现代产业体系支撑都市区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