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同感】
忧民之忧者, 民也忧其忧
“表情”并不是全部,在合适的表情之下,怀有一颗“与民同感”之心,悲悯之后,不忘亡羊补牢,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只能被称为“作秀“了。
在一个健康社会中,一名公众人物或者官员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表情?
这一点上,我们传统文化已经提出了要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乐民之乐者,民也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也忧其忧。”
2009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屯兰煤矿南四采区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114人受伤。在事故调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时任山西省长王君流泪向死难矿工及矿工家属致歉。发言中,王君情绪激动,数度哽咽。
次日,在国内诸多媒体刊登了王君以毛巾拭泪的照片。新华网播发评论说,从省长的哽咽中,我们看到了一名省部级干部“情感化”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对死难矿工的愧疚有多深、自责有多重。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央视主播赵普在播报新闻时,皆哽咽落泪。这一幕也印在了很多观众的心里,并由此将其定位成一个真性情的主持人。
面对灾难,动情一哭,并不能改变灾难之事实,但于受伤害者而言,首先是一种慰藉。
2012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官员形象危机应对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有趣的是,蓝皮书的主编为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这与因笑引发质疑的社科院教授唐钧同名。
蓝皮书主编唐钧在解读杨达才微笑事件时表示,官员上班时间的公务行为是行使公权力的职务行为,在公众眼中就是政府的代表,直接接受公众的监督。而突发事件又不同于常态的公务活动,往往是民众遭受生命财产损失的恶性灾难,官员应当感同身受才是正常的反应。
他同时为官员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支招——官员形象只是官员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而已,只要是以公务员法、党纪条例、中央相关指示严于律己的官员,以“群众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为标准来指导言行举止的官员,在外部的官员形象方面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这其实与我们文化传统中对优秀官员的期望一致——先天下之忧而忧。对一名官员来说,微笑自然不可怕,怕的是与微笑一脉相承的价值判断。我们可以原谅个别专家“与生俱来”的笑容,但不能原谅在灾难面前,漠视以人为本的“表错情”。
当然,“表情”并不是全部,在合适的表情之下,怀有一颗“与民同感”之心,悲悯之后,不忘亡羊补牢,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只能被称为“作秀“了。(记者 高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