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电 题:北京老胡同里的创意新工厂
中新社记者 尹力
如果说胡同是北京的文化“脉络”,那么,一些藏身老城区的废旧厂房则是北京工业历史的符号。而今,原本藏在胡同深处的废旧厂房在获得“创意”的助力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追寻历史,还可以看到科技和时尚的“风向标”。
北京东城区的板桥南巷胡同很安静。街边的小店开门迎客,不时有汽车从胡同通过,即使遇到行走缓慢的行人或三轮车,司机也不鸣笛。
走进干净狭长的板桥南巷胡同的深处,一眼可见人民美术文化园静静坐落在四合院方阵里,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人民美术印刷厂。该厂曾以印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肖像而著称。厂名“人民美术”四个大字亦由周恩来亲笔题写。
如今,这个已有50多年历史的老印刷厂焕发新颜,变成内含建筑、摄影、服装、动漫、餐饮等多种业态的创意聚集区。在由知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创立的MAD建筑师事务所内,粗大坚固的水泥立柱,钢结构房梁,超宽大的门窗……随处可见老厂房的痕迹。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事务所在进驻文化园后,本着“修旧如旧”的态度,仅进行了简单的门窗更换墙壁粉刷,保留了原有的房顶、廊柱、扶手等,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原厂房的空间高度。
永一格创意产业集团总裁吕志道特意将总部从朝阳区798艺术区迁至文化园,只因为“这里处在喧嚣的城区,却是闹中取静,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也很接地气”。他说,随着798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商业气息变浓重了,租金也开始上涨。与其相比,文化园更适合集团总部的发展。
像吕志道这样由其他房租高企的产业园“跳槽”到这里的企业家不在少数,但来了之后就很少再走。据人民美术印刷厂厂长肖福全介绍,目前园区已入驻了十多家涉及设计、摄影、服饰等领域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可达3亿元人民币。“还有好多文创企业排着队想进来,但我们这里已经饱和了”。
肖福全介绍说,由于环保原因,人民美术印刷厂于2010年初搬迁到郊区,在胡同里留下一片不大不小的老厂房。经过三年改建,现已基本完成“人民美术印刷厂”向“人民美术文化园”的转型。但他不会让文化园变成下一个锣鼓巷或是798艺术区,而要致力于为创意工作者提供一个“安静、产生想法”的环境,“不完全追求商业利益,保留文化创意的独立性。”
像人民美术产业园这样生长在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在北京东城区不在少数。方家胡同46号、人民美术文化园、亮点五十五号、北京国际创意设计苑、国子监40号……这些别具一格的创意工厂散落在不同的胡同中,如同点缀在一幅古香古色的风景图中的鲜艳丹青。
据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委会副主任韩树凡介绍,目前,在东城区范围内形成的16家“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已吸引超过500家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创意工厂”建立了集创业服务、娱乐休闲和创意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企业成长基地,逐渐将“创意”由概念转化为产业,也为旧厂房注入了文化创意元素,使古都文脉得以传承和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