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油改气"汽车加气难 天然气价格市场化需再加速

2012-12-13 14:32:00 来源: 滨海时报 
字号  

  源头“气不足”价格“倒挂”

  “入冬供暖压力加大,中石油方面在保证民用供气充足的基础上,难以再满足商用天然气的需求了。”中石化新奥(天津)能源有限公司副总郝广立向记者表示,“断气”的源头在上游。

  记者了解到,今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201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将超过2300亿立方米。但尴尬的是,随着国家鼓励天然气的相关使用政策出台,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正快速攀升,2010年时仅15%,到2015年将飙升至35%;然而国内气价长期处于低位,这使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等进口企业不得不面临每年数百亿元的气价倒挂亏损。

  “不进口,则气荒;进口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实现气价的市场化改革,否则中石油将无力承担这个越来越大的亏损窟窿。”能源企业一方面在各种场合痛斥进口气价格倒挂给企业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开始放缓相关的天然气进口进程。“气荒”随之在全国很多城市上演。

  价格市场化需再加速

  据介绍,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天然气井口价格后,很多城市仍未能实现天然气上下游的价格联动。这导致相关的城市燃气分销商不得不在上游涨价与终端不涨的夹缝间挣扎。为了保障城市燃气分销商的利益,今年10月被划为气改试点地区的广东省发改委发文规定,城市门站天然气销售价格实行动态管理。当气源价格波动超过8%且距离上次调价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月时,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和调整。如气源价格连续二年未变化的,管网企业应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校核。

  “这是为保障气价改革试点出台的规定,但广东市场消费能力远高于内地,这种气价联动模式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尚不得而知。”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还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应将民营企业引入下游销售、应用环节,刺激行业竞争,削弱三大国企的垄断势力,以期推动天然气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未来预计会有更多民营企业将加入加气站市场。 (记者 黄硕)

[作者:史建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