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捕鸟一夜赚20万 暴利下如何保卫候鸟越冬天堂

2012-12-13 09:01:00 来源: 新京报 
字号  

  “天网”盛行后,黄先银组织志愿者四处寻找“天网”并寻找媒体曝光。

  家里的数十亩水稻被人打了除草剂,颗粒无收,七八头牛丢尽,养的鸭子也一夜间被盗千余只。黄先银本人被打,家里被砸,儿子在学校被打,最后妻子也离他而去。

  一名曾跟随黄先银查“天网”的志愿者说,今年2月,黄先银还带着志愿者深入湖区,找到多处“天网”和多只未来得及被收走的天鹅。

  “我们去找天网,摩托车停在不能通行的岸边。回来发现摩托车被砸,那是一种泄恨的砸法,粉碎,修都没办法修。”这名志愿者说。

  今年6月,黄先银因癌症去世。

  11月29日,黄先银家无人居住的瓦房正对鄱阳湖,志愿者为他立的墓碑上写着:“爱生护生同体共生”。

  鄱阳湖无“天网”的愿望

  事实上,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当地政府一直在打击“天网”。

  今年11月中旬,新建县野保站人员到昌邑乡湖区巡查,发现20多部,共800多米长的“天网”。截至11月底,新建县公安局拆除“天网”13部,控制捕杀候鸟嫌疑人4人。

  而在一年前的同期,查获的“天网”数量要多出一大截。

  据当地公开报道,去年11月底,新建县多个部门联合对鄱阳湖中心公共湖区(十八岭口至“三山、泗山”)集中排查,共拆除“天网”约600部,砍除竹竿近千根。两天后,执法人员再次深入湖区排查,在三山北面附近湖区发现200多部“天网”。

  渔民船家、当地志愿者都认同,随着官方打击力度加强,鄱阳湖候鸟生存状况在好转。

  老涂的感觉是,今年秋天候鸟开始大量聚集后,保护站的巡逻船一直没间断巡湖,最近半个多月,没再见过“天网”。

  志愿者们查找“天网”也是越来越难。

  11月28日早上6点,按照搬运工的指点,记者再次来到南昌市特种水产专业市场,头天生意兴隆的铺面大门紧闭,直到中午都未开门营业。

  “昨晚电视上报道了资溪(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枪杀猕猴的事,这里肯定要冷清一段。”在市场门口趴活的一位司机说,每次媒体爆出盗猎事件,这个市场都会沉寂几天。

  没能去成三山,站在老涂的船上,志愿者用望远镜向三山眺望。

  三山边沿的湿地上,天鹅和东方白鹳盘旋飞舞,一派安宁的天堂景象。

  “希望有一天,整个鄱阳湖再也找不到一张天网。”志愿者举着望远镜,迟迟没有放下。

  讲述

  “鄱阳湖要打一场护鸟人民战争”

  11月30日,记者联系江西省林业厅采访打击盗猎候鸟情况,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称,目前林业厅领导在处理资溪县猎杀猕猴一事,无暇接受采访。

  随后,记者前往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里所有人都已下湖巡查。”值班人员说,为应对当前越冬候鸟的保护压力,管理局启动“零机关全基层”工作模式,机关人员全部下到湖区巡逻护鸟。

  一名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多年的人士称,从1983年保护区成立以来,保护区与盗猎者之间的战斗从未停息。

  工具从排铳到“天网”

  “靠水吃水,捕鸟是鄱阳湖这世代相传的手艺。”这名人士说,保护区成立伊始,法律并未禁止狩猎,捕鸟使用最多是排铳。几米长的铳管成排发射钢珠,“狩猎者打鸟时,经常有保护动物被打伤打死。”

  1983年,保护区管理局收缴了保护区管辖下的新建、永修、星子三县9个湖池内狩猎者的排铳,并给一部分人发放狩猎证,允许狩猎者捕获非保护鸟类。

  收缴排铳后,“天网”开始出现,一度布满湖池。

  该人士回忆,那时每周两次深入湖区执法查处“从未空手过”,“我们每次去20多人,但盗猎分子人更多,在泥湖我们一次缴获34只天鹅,上百只雁,控制43个人,还跑了15个人。” 最多的一次,他们在吴城一次性缴获80只被捕的天鹅。

  盗猎者传信 执法者化装

  该人士称,保护区管理局的巡查队出去巡湖,都会带刀和汽油,遇到天网就销毁,“连网和竹子全部烧掉。”

  那时,有的盗猎者就已开始趁着夜里完成所有盗猎行为,指挥者还用香火在湖面上传信,点燃香火后画一个圈,代表安全,盗猎可以开始。

  有时执法人员还需要化装侦查,执法者凌晨一两点躲到有船舱的船里,用布蒙住“大檐帽”。盗猎者发现,以为有人来偷鸟,上来就打。

  “这些年的打击是有效果的。”该人士说,这两年的体会时,“(执法)空手而归的时候多了”。

  在他看来,随着经济发展,鄱阳湖区百姓已不用靠捕鸟为生,“渔民可以捕鱼,也可以外出打工,没有必要冒极大的风险去捕鸟。”

  但他坦言,鄱阳湖湖区太大,有74个滨湖乡(镇、场),沿湖118万人口。要彻底禁绝鄱阳湖区域的盗猎,光靠执法者显然不现实,“最好的效果是发动湖区所有老百姓一起监督,打一场人民战争,让盗猎者无所遁形。”

  同时,该人士认为,打击盗猎必须是捕杀、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没有买卖才没有杀戮”。

  繁殖地越冬地联手护鸟

  专家指出,候鸟保护不仅是防止盗猎,也不仅是在越冬区,迁徙路全程都需要跟上。

  12月2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江西签订协议,共同致力于候鸟保护和研究。

  三方合作内容包括:加强迁徙鸟类及栖息地保护的信息沟通和经济交流,建立联合保护和信息共享机制;在夏季繁殖期和冬季越冬期,保护区之间互派人员参加科研、监测和保护工作;联合向国际组织和国家有关部门申报迁徙鸟类,尤其是东方白鹳和白鹤等珍稀鸟类的科研、监测和保护的课题或项目。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永生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作者:宋亚芬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