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5日在此间闭幕的“中国首届国际邮轮卫生检疫研讨会”上了解到,为适应近年来邮轮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质检总局及其直属局积极探索相关病原体快速检测方法,提高卫生检疫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邮轮公共卫生风险防控体系,推动邮轮旅游步入既美丽又安全的“快车道”。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国际邮轮公共卫生风险,国家质检总局近年来相继制定下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于2010年3月成立了国际邮轮卫生检疫工作组。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表示,为了更好地为邮轮旅游发展保驾护航,我国需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卫生检疫技术和管理经验,特别需要通过邮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指导一线检验检疫人员科学、严谨、专业地处置邮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应对,不出疏漏。
据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专家田桢干介绍,邮轮有“流动的国际旅游集会活动场所”之称。一艘邮轮载客量通常达数千人,人员密集度高且集中,内部空间环境相对狭窄,内部形成的微小气候相对滞浊,呼吸道传染病易于传播;航行期间旅客的食品、饮用水均由船方提供,对船上食品、饮用水的采购、储存、加工要求很高,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疏漏,就会引发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传染病;邮轮海上航行时间较长,沿途靠泊港口较多,航线跨国甚至跨洲,如果经停地区发生大规模疾病流行,容易引起连锁性疫情传播扩散,需要予以严密监控。
2008年11月,“钻石公主号”邮轮入境上海前,发生诺如病毒感染,造成285人腹泻。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接报后第一时间查出病原体,有效处置了这一国内接报的首起发生在邮轮上的公共卫生事件。2009年2月,“精钻探索号”邮轮入境上海前,同样发生诺如病毒感染,造成60多人腹泻。
“保障邮轮卫生安全,促进邮轮经济发展,是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的一项新使命。”田桢干说。
据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介绍,作为国内开展邮轮业务的主要口岸之一,上海近年来率先创新国际邮轮监管模式,通过“计算机排查、口岸现场快速筛检、定点医院防治”等措施,将“专业队伍、技术保障和口岸传染病现场排查”构建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高了口岸传染病的发现能力和检疫查验执法把关的有效性。同时,上海局探索建立“随船检疫”的新型监管模式,较好解决了简化入境检疫手续与加强防控措施之间的矛盾。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今年上半年,仅天津、上海、厦门、三亚4个口岸,累计对超过400艘次的邮轮、游艇实施了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出入境人员达50多万人次,两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达到两位数。(吴宇、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