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浙江一小学取消三好生评选 推全面发展好少年评比

2012-10-17 15:56:00 来源: 浙江在线 
字号  

  东阳一小学取消三好学生评选

  推全面发展好少年评比

  推出“全面发展好少年”评比标准,取消传统的“三好学生”评价方式。10月8日,这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在东阳市南市街道南溪小学正式铺开。

  新评价方式将关注更多“绿叶”

  为了改变传统的三好学生评选,9月29日,南溪小学拟定了“全面发展好少年”评比标准,并拿出了具体的评比方案,10月8日开始实施。

  早在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就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以防“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南溪小学校长杜黎明说,近年来传统的“三好学生”评价方法逐渐显现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获奖的人数少。以班额50人为例,“三好学生”人数为5人,占10%左右,一个班级里总是那么几个老面孔。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机会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即便他们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出色。获奖的只是少数的“红花”,多数是“绿叶”,都是陪衬,这肯定会大大打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小学生来讲,其实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应该得到关注与鼓励。

  其次,三好学生评比往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的表现则考虑得相对不足。其实,学生的成长更应该关注过程。对此,学校领导层开始思考,怎样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决定改革评价方式,提出了“全面发展好少年”的评价方式。

  评选将更多地关心学习过程

  记者看到,该评价标准分学科进行设定,具体分为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九门学科。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些相关的标准,比如语文分为作业、积累、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四大块,具体为平时语文课堂作业本以及作文本作业获得优等级的次数不得少于40%,书写字迹A等级不少于60%,课外阅读与积累达到相关的要求,课堂表现要比较积极踊跃,平时单元考试成绩优等级不少于50%,期末考试成绩达到“优”等级,就达到“全面发展好少年”语文学科的要求。

  “新的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而且有具体的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对照并掌握。”教语文的潘老师说,有了这样的标准,学生在作业、书写方面都会注意起来,通过平时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重在打基础,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但是,品德在以往的评价中,往往根据班主任的主观印象,存在随意性,也较难以操作。在新的评价方式中,南溪小学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专门设立了“德行评价”,分爱国、孝敬、文明、守纪等几个方面内容,设定自评、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等评价方式。比如“孝敬”这一项目就由家长来进行把关,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修养。

  在很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考试成绩一直是重中之重,音、体、美等项目则相对关注不足。在新的评价方式中,就加强了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比如,体育项目按照全国体康测试的标准,分成跑、投、跳三个项目,成绩要求达到良好及以上。南溪小学是省排球特色学校,学校还设立了排球测试标准,要求学生达标。

  对那些学习成绩不错,但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来说,这肯定是个考验。而且这又是其中的一条硬杠杠,要想评为“全面发展好少年”,学生就必须在体育锻炼上下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南溪小学的这个新评价标准,操作起来并不烦琐,它能根据考核内容,采用表格形式,很方便平时的考核记载。

  校长杜黎明说,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将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完善。

  取消“三好学生”评选成为趋势

  三好学生评选始于1954年,“三好”的概念为“学习好,身体好,品德好”,由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衍生而来。在很多地方,“三好学生”常与升学等挂钩。

  近年来,关于三好学生评选的优劣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北京、南京等地方开始取消三好学生评选,代之以更为全面的评价方式。特别是今年初,北京实验二小的改革引起了全国热议。在儿童和青少年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其次是做人,即人格的养成,如团结、关心、有爱心等,第三才是智力教学,知识积累。著名教育专家杨东平认为,三好学生评选背后体现的是落后的教育理念,这种评价对大多数儿童是一种挫伤,显然本身有问题。

  但是,这种以校为单位的改革,能坚持下来的很少。早在2006年,南京鼓楼区一所小学取消三好学生评选,代之以10种星:合作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自理之星、希望之星、自强之星、创造之星、读书之星、环保之星。然而,在小升初时却遇到了麻烦,因为如果没有“三好学生”的荣誉,就很难进入名牌初中。而且,虽然一些学校取消了三好学生评比,但省市三好学生的评比仍然保留着,还未与升学考试脱钩。

  “个体的努力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仅寄希望于个体。”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只有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新格局,三好学生评选才会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而消失,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才真正有立足之地。

  据了解,现在在东阳,有不少学校都在制定新的评价方式,只是各个学校的称呼有所不同。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其得到积极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潮流。(记者 张海滨 通讯员 潘培梁)

[作者:张志刚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