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百姓“钱袋子”折射保险业十年变迁

2012-10-11 08:56:00 来源: 金融时报 
字号  

  2010年5月20日,身为泰康人寿河北唐山中心支公司业务总监的高水玲,在半个小时内顺利承保了一份年缴费1000万元、期缴10年、累计缴费达亿元的“财富人生”个险保单。而此时,距泰康人寿“财富人生”新产品上市仅仅半个月。在当时,这是国内保险业有史以来保障额度最高的个险保单。

  一般来说,年缴费超过5万元的寿险即可以称作高额保单,而这样的保单在现今的保险市场并不鲜见。以2011年的北京市场为例,太平人寿8月份出现年缴保费32万余元、保额高达9000万元的大单,刷新了北京市寿险市场最高保额的保单纪录……

  从“不吉利”到保平安

  “说到底,买保险从侧面反映出百姓的生活水平。10年前,几乎没有人愿意自己掏钱买商业保险,10年后的今天,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买保险已经变成了生活中的一种正常消费,公众的风险意识也越来越强。”在保险公司工作多年的寿险营销员张斌对记者说。

  如今,保险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58家(截至2011年底),而在10年前,全国只有57家保险公司,能被叫得出名字的更是寥寥无几,与现在相比,那时的保险市场可谓冷清,保险产品更是单调。

  张斌回忆说,由于保险产品设计得不够人性化,承保范围也比较狭窄,绝大多数老百姓对购买保险其实并不感冒。特别是购买家财险和人身意外险,一度被很多人视作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根本卖不动。但他认为,当初保险产品难卖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的“钱袋子”不鼓,扣去日常开销,已拿不出多余的钱来购买保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收入持续增长,日子越过越好,使人们对于保险的态度发生了较大改观,大额保单也频频出现。

  “现在百姓投保的金额越来越高,10年前,10万元以上的投保额简直就是神话。”张斌随手翻了几份刚签订的保单,3份保单中有两份都超过了10万元。

  从“重收益”到求保障曾经“神话”般的保单如今已经司空见惯,这不仅得益于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同时更得益于保险品种的不断完善以及产品设计更趋人性化。

  “10年前的保险产品还比较匮乏,主要是一些保生老病死的传统寿险,重疾险也刚面世不久,保障的大病还不到10种。”

  从事保险工作的张斌给自己和爱人各买了一份重疾险。“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保险公司和国外保险公司开始紧密对接,投连险、分红险、万能险、年金保险等投资险种和养老险种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原有险种也得以改良,重疾险的保障范围从最初七八种大病增加到近30种。”记者登录中国平安官网,随意查询了一款重疾险产品,其保障范围就涉及30种重大疾病。

  在不少营销员看来,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买保险不仅变成了一种日常开销,更被视做一种抗风险的投资方式。

  同为金融工作者、在银行工作的孙志良于2005年成为投连险较早的一批购买者。“当时股市刚刚进入牛市,投连险的面市让很多投资者分享到了丰厚回报。到2007年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我的投连险账户就涨了一倍多。”

  不过,随着人生阶段的转变,目前投连险已经不再被列入孙志良的保险清单,为养老做准备,成为孙志良购买保险的首要初衷。“过去,我买的都是定额养老险,几十年后返还的养老金几乎没有考虑通胀因素。”孙志良说,现在一些国外保险公司的变额年金产品根据投保人的年龄计算领取养老金时的物价水平,并在当初设定的返还金基础上乘以通胀率,这类产品更“与时俱进”,孙志良对变额年金产品期许颇高。

  期许正逐步变为现实。2011年5月10日,保监会正式发布《变额年金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开展变额年金保险试点的通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成为首批试点城市,目前,首批变额年金产品已经面市。

  十年前,我国保险市场产品种类不过几十种,不过,在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险市场作为金融业最先开放的排头兵,最早面对外资保险的挑战,并很快发生了改变。目前,保险市场主体涵盖综合类的产险、寿险、再保险公司,专业类经营的养老、健康、汽车保险、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公司等,随着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如今,保险产品更是迎来历史上种类最齐全的时期,数量达2万余个,可满足百姓多层次的保险需求。

  从“比规模”到拼服务

  不可否认,这十年是我国保险市场向世界保险大国迈进的十年。2002年~2012年,我国保险业平均增速较同期GDP增速快8个百分点。保险收入、人均保费、世界排名等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保费收入达1.43万亿元,是2002年的4.68倍;人均保费(保险密度)1064元,是2002年的4.5倍;保费规模世界排名第6位,平均每年上升1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

  “数字上的变化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保险业终于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只有立足于服务,通过服务才能带动行业的发展,如果服务水平上不去,行业地位再重要,功能作用再强大,都无法体现出来,行业发展的后劲就会大打折扣。”原中国保险学会会长罗忠敏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压力和科技进步动力令保险产品日渐丰富,也使保险公司逐步认识到服务之于保险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都提出了“以服务带动销售”、“以服务立业”、“以服务打造形象”等理念,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体现。

  保险公司经营理念的转变,也促使监管机构的监管风格发生改变。通过对比2010年末保险业情况通报会和2012年初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主要议题就可见一斑:2010年保险业工作重点是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2011年保险业工作重点是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发展是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监管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改善保险业形象放到了更高位置。

  十年变迁。曾经的“舶来品”经过“西学中用”后已经开始了本土化的生长,尽管和国外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保险业还是一名初学者,但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步伐值得称道,在这段历程中,从2002年到2012年无疑是一段值得回忆甚至是炫耀的时光,相比之下,如何从世界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迈进,将成为下一个十年中国保险业的全新课题。付秋实

[作者:安利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