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港少女"换心"重生 专家指"大移小"抗排异道路仍长

2012-09-27 14:31: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香港9月27日电(记者贾思玉)13岁少女林言臻完成“换心”手术,引起香港社会对器官捐赠与移植的关注。有心胸外科医学专家指,香港肝移植医疗水平世界领先,心脏移植亦技术成熟,不过,香港乃至全世界均面临供体不足的问题。

  林言臻上月因感冒病毒入侵心脏而患上急性心肌炎,入院后一度危在旦夕,幸得到因交通意外去世的48岁林德新捐出心脏,上周得以顺利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林言臻是运动健将,有“小飞鱼”之称。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心胸外科教授万松与众多港人一样,近期被小飞鱼的重生历程所牵动。心脏移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万松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目前最大难题是寻找合适供体,主要看血型等是否匹配。

  他留意到林言臻手术后第三天才将胸骨缝合,猜想除水肿外,与捐赠者林德新的心脏较大也有关,林言臻需要一段时间调节适应,才能让胸腔接纳。

  被问及心脏移植的成功率,万教授指,心脏移植的临床发展至今已40多年,香港做这类手术技术成熟,病人术后生存一年可达九成以上。但病人要终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包括服药、定期做心内膜活检等,避免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攻击”后植入的心脏,即医学上所谓“排异反应”。

  他说,林言臻短时间内获捐匹配心脏实属幸运,只是日后抗排斥道路仍长。

  香港医院管理局资料显示,香港于1992年进行了首宗心脏移植手术,往后每年的移植案例多不足十例。“无法大面积开展,不涉及技术难题,而是缺少供体。”万松指,全世界每年做心脏移植手术约4000例,其中年龄小于18岁的儿科患者仅占接受心脏移植病人总数的一成左右。

  香港卫生署2008年推出了“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至今年6月底登记人数突破十万。近年,海关督察许细文捐肝救同袍等事件被广泛报道,提升了香港市民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讨论空间。

  不过,与此同时,香港有超过2400人还在轮候器官移植,当中以肾脏病人最多,有逾1800人,等候肝脏的约100人,等候心脏的有20多人。

  万松说,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器官捐赠的接受度很高,如建立欧洲器官库(Eurotransplant),便于跨地区捐赠;再如一些国家法律规定,除非生前明确拒绝,否则等同同意死后捐献器官。“在这方面,香港乃至亚洲都有待追赶。”(完)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