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分析称美国在是否军事干预叙利亚问题上“纠结”

2012-09-27 13:46:00 来源: 文汇报 
字号  

  在侮辱穆斯林先知的美国影片引发穆斯林世界反美浪潮之后,《时代》周刊载文指出,尽管奥巴马施展影响,阿拉伯世界仍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讨厌美国。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将如何应对叙利亚危局格外引人关注。

  与奥巴马同属民主党阵营的参院外事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中东反美浪潮“肯定会对那些强烈希望美国干预的人叫停”,而《华盛顿邮报》也认为,中东民众反美风潮看来强化了奥巴马不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决心。

  美国对伊斯兰极端分子、尤其是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在叙利亚得势是有所顾虑的。例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东政策中心资深研究员肯尼斯·博莱克今年8月就这样断言:“与当年阿富汗反对派一样,叙反对派内部将会厮杀,其结果将是叙穆兄会胜出,而该组织与在突尼斯、埃及掌权的穆兄会有所不同,他们更极端,更像塔利班。正因为如此,叙利亚反对派胜利意味着,一个迫害与屠杀的政权被另一个同样残暴的政权所取代。”

  而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美国官方对1982年哈马事件的评价,因为这起事件与叙穆兄会直接有关。虽然许多西方媒体称其为叙利亚政府的一次“大屠杀”,但美国当时并未谴责这一“屠杀”。有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当时两伊交战正酣,美国无暇顾及叙利亚,这有一定道理。然而在30年后的今天,美国国务院官方网站对这起事件却是这样表述的:

  “从70年代后期开始,(叙利亚政府)面临主张原教旨主义的逊尼派穆斯林分子的严重挑战,这些人反对持世俗观点的复兴社会党发展计划的基本价值,他们反对少数派阿拉维派的统治,而在一些逊尼派人士看来,阿拉维属于异教徒。从1976年直到1982年被镇压期间,伊斯兰主义的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领导了一场反对当权者的武装暴动。1982年2月,针对穆斯林兄弟会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政府粉碎了聚集于哈马市的原教旨主义反对派。”

  这段看似不偏不倚的叙述中有一个关键词,即“原教旨主义”,它反映出了美国的倾向。众所周知,“原教旨主义”在美国政治语汇中是一个贬义词,其色彩与“独裁”、“极权”相差无几。所以,当一个这样的组织被一个“世俗”政府镇压之后,美国不作表态也在情理之中。

  前些天,法国《费加罗报》记者莱诺德·吉哈德(RenaudGirard)来上海并作客文汇报。在与记者交流时他介绍说,前一阵去叙利亚采访,归来写了一篇长篇报道,基本内容是,叙利亚局势根本不像西方媒体说得那样糟。他的基本观点是,这里发生的根本不是民主革命,而是极端的伊斯兰主义运动。

  在这一轮反美浪潮席卷穆斯林世界之后,美国再次感受到了伊斯兰极端势力的能量。美国想要推翻巴沙尔政权,但又顾忌让叙穆兄会这样的极端势力乘势掌权,到时袭击使馆枪杀大使之类事件难保不再。不做不甘,欲做无胆,美国内心无比纠结。(记者 唐见端)

[作者:孔庆玲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