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刘澄:张裕公司如何自证清白?

2012-08-13 18:39: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字号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名家专栏”之《刘澄观察》,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澄评说:张裕公司如何自证清白?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消费者已经让各种事故弄得杯弓蛇影了,只要听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传闻,就宁可信其有。食品行业亟待在公众面前恢复形象,树立信心。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店,张裕刚刚度过自己120年的生日,但周五一条农药残留的消息,给喜庆的张裕带来不少的麻烦。

  据媒体报道,8月9日,记者将三家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送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均检测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另两家。

  此消息一出,本来效益就下滑的张裕雪上加霜,直接导致10日张裕公司股票大跌9.83%,很多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处于观望状态,等待有关部门的正式说法。

  应该承认,在现代社会,任何企业都难免出现危机事件,如何进行危机管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成熟。

  在现代消费者心理如此脆弱的今天,张裕应该如何公关?

  首先,危机公关强调速度第一。

  危机公关就是与速度赛跑,一定要抢在谣言之前,公布全部真相,及时控制谣言的传播。

  为了还公众事实真相,要及时将产品送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并做好检测结果的宣传,让消费者真正了解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还自身以清白。同时,通过现场宣传和产品演示来打消公众的疑虑。必要时,可以邀请公众代表到工厂,参观考察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和整个葡萄酒酿制生产全过程,让社会知晓企业对质量的态度和执行状况。

  面对不期而遇的危机,张裕马上开展了危机公关。张裕请出中国酒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协会为其背书。两大协会8月11日上午在京联合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了此次媒体送检葡萄酒农药残留过程及检测情况,强调中国葡萄酒骨干企业无论是自检还是送检均未发现过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农药残留限量远远低于欧美标准,广大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

  此次新闻通气会透露出两个信息,一个是承认了葡萄酒存在农药残留的现实,多菌灵和甲霜灵是两款国家允许使用的低毒杀菌剂,是国内外葡萄种植行业广泛使用的杀菌产品。任何农药,既然使用,当然就会有残留。

  另一个事实是,目前中国葡萄酒生产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对葡萄酒中多菌灵、甲霜灵的最大残留量进行规定。也就是说,还没有将这两种农药纳入葡萄酒检查内容。国家只是针对食品规定了多菌灵、甲霜灵的最大残留限量。这次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中,多菌灵和甲霜灵的含量值是低于欧盟限量标准的。

  应该说,新闻通气会开的比较成功,用数据说话,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消费者对葡萄酒质量的担忧。只是沟通的形式比较单一。

  其次,危机公关不是掩盖事实真相,更不是与公众对立,应抱着坦诚的态度,站在消费者立场上,与消费者真诚沟通。

  张裕这次陷入的农药残留风波,与食品行业的三聚氰胺和苏丹红事件有着本质的不同。三聚氰胺、苏丹红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添加使用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农药在国家允许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使用是可以的。公众对此也是知晓和理解的,问题的关键是看检测出的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这就涉及到农药残留的标准问题。

  在公众的潜意识中,一直对中国的检测标准有质疑。毕竟人命关天,公众对食品安全有质疑是可以理解的,出了问题,行业要多反思,检讨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要急于反驳,证明公众的看法是不对的,也不要质疑到底哪些机构可以送检,能够发布检测结果,更不要妄加揣测有幕后黑手,以免让公众怀疑企业解决问题的诚意,甚至有转移焦点之嫌。除了加强和公众沟通和引导外,关键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为此事和公众舆论闹对立。

  在这一点上,张裕的作法还不成熟。面对公众对农药残留的质疑和对健康的担忧,企业表示,按此次检测结果的杀菌剂含量计算,相当于一个人每日喝123瓶葡萄酒,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此说法马上被解读为,每日喝123瓶葡萄酒才有可能致癌。

  针对企业此种说法,马上有消费者质疑,此说法有根据吗,有哪些研究报告能支持这个结论。这个时候讲这种话,实为不聪明之举。

  应该承认,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葡萄酒质量的隐忧。给葡萄打高毒农药,似乎已成公开的秘密。在此情况下,张裕不回答公司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却扯上了喝多少瓶就才能致癌的话题。这是一个明显的公关败笔,显示企业对公众健康和生命的漠视。

  张裕危机公关的速度不可谓不快,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面对张裕的公关攻势,有相当部分的网友还是对张裕葡萄酒投了不信任票,这是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对张裕的致命打击。张裕面对危机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处理手法,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作者:潘达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