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多数精力应付上级 中国社区“芝麻官”未来之忧

2012-08-08 10:35:00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进得来”更要“留得住”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种种困局,已直接影响到社区干部队伍的稳定,造成社区建设人才大量流失。

  近年来,社区干部的任务与有限编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各地不断推行社区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其中包括大学生进社区,充实岗位。比如,2009年4月初,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提出了“大学生社工计划”,公开选聘优秀毕业生进社区。这被视为推进北京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年龄结构合理化、工作理念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秘书长张皎曾对社区管理做过长期调研。在他看来,大学生进社区,制度设计者的初衷是好的,一方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发挥大学生年轻、有文化的优势。

  但从长远来看,过度强调社区干部年轻化和知识化,并不符合社区工作的实际。“年轻人社会阅历浅,家长里短,人情世事并不知晓,社会经验少,在开展社区工作时困难重重。”张皎说,“社区工作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与亲和力,要能和社区群众打成一片。而年轻人缺少与人打交道的技巧,无法胜任社区工作。”

  王黎也指出,年轻人社会压力大、经济压力大,部分人员难免心浮气躁,跳槽频率高,不利于社区干部队伍的稳定。同时,他们要结婚、买房、生子,目前社区干部的待遇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据2010年北京市两会上披露的消息,2009年北京招收的2000名应届大学生社工中,300人因“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没有到岗,随后又有200多人离职,收入低是首要因素。

  北京市曾大力鼓励大学生进入社区工作,并给出了北京市户口的“诱惑”:只要考取社工,就可解决北京市户口问题。“但一拿到户口,大学生社工就走了,还是留不住。”王黎说。

  对此,李成言建议,上级政府部门在制定社区干部待遇的有关政策时,要从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进行全盘考虑,适当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标准。

  “要充分保障社区干部的工资、福利、奖金等经济待遇。通过公开招聘,吸引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到社区任职,进一步充实社区干部力量。尤其要让学习社工专业的大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袁志平说。

  对于社区干部队伍的建设,受访社区干部表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要注意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后续培训。他们建议,应该把招聘的年龄从目前的四十岁放宽到四十五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没有家庭负担,社会经验丰富,更能适应社区工作,另外,这部分人群一般经济压力小,家里牵挂少,不会轻易跳槽,便于社区干部队伍稳定。

  “要让社工们留得住、流得动。”王黎说,“除了要按照区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平均工资水平来同步同幅提高社工工资,还要出台相关政策,定向从社工里招聘公务员,让社工成为重要的人才来源。”(记者 李松)

[作者:马学玲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