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是个神奇的地方。600多年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农民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创了明王朝,营建了大明王朝第一座都城、享有“东方巴比伦”之称、明朝南京和北京两座都城的蓝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
“明中都是朱元璋集2000多年我国都城建筑之大成,悉心营建的一座最为豪华侈丽的都城。”这是中国建筑学会历史建筑学术委员会原主任、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单士元1983年9月在凤阳召开“明中都”遗址保护规划讨论会上的评价。它在艺术上继承了宋元时代的传统,又开创了明清时代的新风格,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城建筑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南京大学的专家称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古城墙”。
中都宫阙 华侈极丽
在淮河南岸、凤阳老县城和政务新区之间的一片高地上,便是明中都遗址。在东华门旁,凤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更生,这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明史专家介绍,中都城建成时共有内、二、外三道城墙:“外城”周长30.36公里;二道城称“禁垣”,周长7.67公里,高2丈;内城称“紫禁城”,周长3.68公里,近似方形,高15.15米,墙底宽6.9米、顶宽6.4米。
走在古老的“紫禁城”内,唐更生指着四至依然清楚的中都城墙介绍,朱元璋为在其出生地营建一座高质量、高标准的新都城,调集全国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大兴土木,当年参加营建的劳力不少于“百万之众”。建筑所用木材都是本国“天下名木”和尚未归入图籍的附属国的“求大木”,建大社坛的“名山高爽之地”的青、黄、赤、白、黑等五色土取自直隶应天等府并河南等十多个省,建筑墙体先用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作基础,上面砌大城砖,承造城砖的单位有22个府70个县及中都各卫所。
经午门北侧来到南城墙西段,唐更生指着一段城墙介绍:“明代城墙特别牢固,因为砌筑时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用生铁熔灌’,所有木构建筑‘穷极侈丽',画绣的彩绘鲜艳夺目。走近城墙细细查看,石构建筑‘华丽奇巧’,雕镌的图案精美绝伦。明中都城所耗用的财力物力是难以计数的。”
中都皇城为最里面一道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规模比北京故宫还大10000多平方米。中都城(罢建后)有9座门、28街、104坊、3市、4营、2关厢、18水关。其布局严格遵守传统的对称原则,重点突出的是中轴线上宫阙的建筑布局。
近成罢建 几遭拆除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决定在凤阳建都前后,刘基一再反对,朱元璋置之不理,反而更加关心中都的建设,并于洪武四年二月亲往中都视察、督建。经过6年多的紧张施工,都城已初具规模。
登上西城墙,唐更生笑称“历史在凤阳开了一个沉痛的玩笑,洪武八年四月初二,朱元璋“亲至中都验功犒劳”,当时还首先到滁阳(今滁州)畅游一番、喝酒写文,也没罢建中都的丝毫痕迹。但是四月二十八日回到南京的当天,却突然下诏“突罢中都役作”。十一年,罢开封(时称北京)以南京为京师,而以凤阳作为陪都,仍称中都。这个巍峨雄壮、花团锦簇的中都城从此闲置,历史也从此忘记了它。
明中都罢建后,朱元璋不再复巡中都,而是多次命皇太子及储王“出游中都,以讲武事”、“观祖宗肇基之地”。同时于此设中都留守司保卫和管理中都城和皇陵。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为纪念龙兴之地,下令把中都部分宫殿拆除移建大龙兴寺,藉以表达衣锦还乡之意图。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复拆500多间建筑,重建龙兴寺。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凤阳,“纵高墙罪宗百余人”。入清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移凤阳县治入皇城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拆中都9门、禁垣及钟楼基座等,取砖新建凤阳府城。此后,中都城的其他建筑或改作他用,或年久失修坍塌。日本侵略中国后,中都城再遭洗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都城建筑仅剩皇城。“文化大革命”中,皇城又被拆除三分之二,城砖流失于民间砌民房、修厕所、盖猪圈,江苏、上海等地一时皆有中都城砖。然而,这座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豪华的都城,今天虽然宫阙殿宇尽毁,仅存皇城午门、西华门及两段城墙,但察其规模巨大的都城遗物、遗址,仍然十分壮观,且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有关专家、学者对其遗址都予以高度评价,已故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卢村禾称赞明中都故城为“东方巴比伦,明代第一流”。
1982年3月10日,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对其进行“保护现状,重点维修,分期实施”。
历经沧桑 壮丽犹现
走在西城墙上,唐更生说:“虽然历经600多年沧桑和数不清的战乱洗劫,但是中都城往日巍峨壮丽仍然可见一斑。”
站在恢宏气魄的古城墙上,仍能看到殿宇基址势如山峦,门阙台基高若岗阜。白玉石街、内金水河、金水桥等基址和故道尚存;故宫井等几口大井仍可使用;护城河宽达七八十米;中都城北垣和东垣的土垣高出地面10米;皇城的西墙全部、南墙西段1100米基本保留着昔日的宏伟气势。午门基部须弥座浮雕及城内石雕,是我国都城中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珍品。
午门正券两侧及凹字形楼台基部四周,总长500多米的白玉石须弥座上,连续不断地浮雕着龙、凤、鹿、象、麒麟、双狮绣球、牡丹、芍药、荷花、西番莲、云朵、方胜等。西华门、东华门和玄武门三券门洞两侧基部砖砌须弥座上,镶嵌着模压的花卉、方胜等。
唐更生说:“南京和北京的故宫午门基部须弥座上,仅嵌有少量花饰,相比之下,中都城午门浮雕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如此,殿址上已发现的7块蟠龙石础,每块2.7米见方,础面半浮雕蟠龙一圈,蟠龙圈高凸出平面15厘米,宽32.5厘米,外圈直径1.9米。圈外础面上雕有翔凤。”据介绍,北京故宫太和殿石础直径仅为1.6米,且是素面,没有像中都宫殿石础那样“双龙五凤杂云气,巧匠一一穷雕镌”。另外,凤阳县文物管理部门收集的皇城其他遗物也足可以显示中都城巍峨壮丽之一斑。
有关专家评介,明中都由于兴建和使用时间短,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特别是宫殿布局,却为后来改建南京都城宫殿和营建北京都城宫殿绘制了蓝图,制作了样板模式。另外,其“左祖右社”制度的建立、中轴线空间序列及对称布局的高度完善、对都城建筑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特征、皇城建筑特色等,无不彰显了它的历史意义、文物价值及明清都城建筑史上承前启后的典范作用。
规划保护 世界遗存
瑰丽的“明中都皇城”在近几十年来,亦被当地作为“珍宝”呵护。2002年10月,国家有关领导对修复“明中都遗址公园”进行了审批。“为了更专业地保护古城墙,凤阳县曾于1999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分别邀请天津大学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编制相关保护规划。”唐更生说,“2011年12月,凤阳县又投入2亿元资金,对古城墙周围民居进行拆迁补偿,以便从建筑学角度和视觉效果上,对古城进行更深层的保护。” 凤阳明中都皇古城,在建筑体量、建筑标准、保存状况及对后世的影响有不可替代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文化、科研价值,符合申遗的标准和要求。今年4月,安徽省文物管理局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将明中都皇故城和寿县古城墙“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两古城已正式列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名单。
眼下,凤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正鼓励农民自愿献出流落在民间的明代文物,并筹集资金用于收集古城砖等遗物。按照文物管理相关规定,需要对明中都皇故城保护,充分发挥旅游效益。
唐更生介绍:“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内外的建筑布局设计,继承了宋、元传统,历史上,为后来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蓝本提供了直接的实践经验。”皇城作为明代都城中的承上启下之作在国内外知名度却不高,和北京故宫比较实在有天壤之别。这就要在做好皇城文物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加大皇城旅游开发力度,扩大旅游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文物价值,同时使文物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凤阳县在遵循明代都城规划意匠、提高环境质量的前提下,计划将现有皇城内农田改为苗圃或花园,使皇城内部环境绿化和旅游、生态及经济效益相关联。其他小区域均根据实际规划为文物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及植物栽培用地、旅游管理建筑用地等。明中都皇城的宫殿建筑与南面的鼓楼、钟楼是城市的三个制高点,呈三足鼎立之势,遥相呼应、蔚为壮观。其环境规划突出文物建筑组群同山水自然景物的整体协调,在整个皇城建筑及遗址群内的视线可及之处,景致浑然如一。为使皇城获得统一协调、安静宁适的外部环境,护城河外30米以树木作为绿化带和隔离带,也可供游人消闲游赏。
今年6月,包括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在内的安徽省5处国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根据批复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据了解,保护规划将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从历史角度而言,尽管目前“皇城”遗址众多,但“明皇城”却是中国历史“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位于县城的“皇城”遗址。其所承载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更是不容小觑。而在另一方面,此次“明皇城”有底气申报“世界遗产”,亦是凤阳县经年保护的结果。
对于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唐更生认为,基于“明皇城”本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加上多年来的精心保护,其申报结果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