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深圳前海政策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空间 服务实体经济

2012-07-10 07:45: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号  

  作为国家金融创新改革领域的探索平台,深圳前海金融政策在金融开放领域方面的突破引起各界关注。针对有关前海金融改革的话题,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杨涛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杨涛表示,前海金融创新有助于通过粤港澳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为金融要素自由流动奠定基础。郭万达认为,系统的政策框架有助于金融政策发挥功效,目前的金融改革应服务于实体经济。

  资本项目开放不应过快

  中国证券报:在深圳前海金融创新政策中,哪方面的政策值得关注?

  杨涛:综合来看,前海金融创新政策可以归纳为五类:一是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二是推动粤港澳金融一体化;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四是促进金融市场创新;五是尝试金融监管创新。

  前海是深港合作这条核心线索的载体,也与横琴、南沙共同构成广东金融改革支点。粤港澳一体化的重点,在于依托港澳现代金融市场,为广东投融资主体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促进内地与港澳的双向跨境资金流动。

  前海金融创新能够满足上述需求,通过在粤港澳一体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创新、金融功能完善奠定基础。

  郭万达:前海金融创新着眼点包括人民币国际化、混业经营、放松监管、金融交易市场建设、深港金融合作,但最突出的是人民币业务方面的创新。

  前海政策涉及金融开放方面的创新,即允许外资机构在前海设立基金,通过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形式进入国内市场。如何在规模可控的条件下,通过双向贷款渠道实现人民币回流,还需要下一步实施细节的出台。

  中国证券报:在涉及金融创新方面,比如人民币贷款业务的放开,各界态度相对谨慎。如何看待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问题?

  杨涛:跨境人民币贷款意味着资本项目将进一步开放,由于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不可逆,也带来一定风险,因此资本项目开放仍需循序渐进,不应过快全面放开。

  与跨境贸易、直接投资以及证券投资相比,跨境贷款并非主流的货币回流模式,也不能过于夸大和依靠其作用,应充分关注其他方面的机制创新。

  在起步阶段,应避免纯粹为促进人民币回流而推动“大额”贷款,更应着眼于利用境外人民币贷款满足内地中小企业、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而非都是“两基一支”(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领域的贷款。

  郭万达:为创新而创新会带来金融系统方面的风险,但目前国内金融业发展并不发达,一方面融资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也有资金需要。

  任何金融开放都有过程,如能否通过香港在前海的证券公司做资本市场的业务,需要涉及很多步骤。创新的本质是放松监管,在设计创新的同时也要设计监管,否则创新就会受阻,这是前海金融创新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推动人民币业务创新

  中国证券报:前海金融创新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如何?

  杨涛:人民币回流渠道的缺失,一直是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在境外人民币市场尚未形成规模、缺乏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以及境外机构或个人持有的人民币流回境内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也相对有限。

  前海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三方面作用:一是进行人民币回流机制创新,二是建立人民币“走出去”的新渠道,三是通过促进人民币计价资产的跨境流动和创新,创造人民币投资和储备需求,配合贸易结算需求的提升。

  郭万达:前海人民币业务方面的金融改革,发挥的实际功能是贸易结算。实体经济企业到国外需要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是为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这就是目前谈到的金融创新,并不是完全资本项目开放。

  人民币结算走出国内市场,可以考虑从贸易、旅游等方式转换到贷款渠道流到境外。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创新,涉及深港两地银行具体业务操作、诚信度、风险控制及监管问题。

  我认为不能将前海金融创新政策概念化,将前海的金融政策过多地置于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等命题下看待,并不利于前海金融政策实施的成效。在金融开放方面,需要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

  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证券报:目前各地都在进行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前海金融改革概念有何不同?

  杨涛:目前国内探讨的金融改革范畴和内涵都比较广,从国家层面来看,重点是金融政策、金融管理体制、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等较大的层面。

  对于前海金融改革来说,一是开放性,即最终目标是金融市场的内外双向开放,金融资源流动性的提高;二是国际性,即围绕粤港澳金融一体化的大思路;三是边际性,即在不突破国家现有政策约束的前提下,在有限范围内进行政策创新和试错。

  郭万达:温州金融改革研究的是民间金融资本开放,而前海金融改革要求与金融开放相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有金融方面的改革措施提出,同时也有法制、税制、医疗、电信、教育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出台。这些配套政策实际上是为金融政策的落实提供优惠条件,降低企业进入前海的成本。另一方面,在法制、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则作为企业发展的环境,使金融创新更好地发挥功效。深港两地联营律师事务所,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中国证券报:金融创新及机制改革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者创新难点是什么?

  杨涛: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一方面需要加快进行顶层设计,从中央层面创新金融管理及改革推动机制;二是金融市场改革不能过分偏重于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而对小企业、民营企业、农村领域的创新支持明显不足。

  近年来金融改革逐渐体现出自下而上,由地方政府推动的特点,其金融创新的动力最终也应落到“草根”上。政府需进一步放松管制,发挥技术等因素的促进作用,加强国家、地方、草根三层面的金融发展和创新的衔接和互动,避免发展脱节。

  金融市场发展应避免为创新而创新,创新目的不只是为增加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利益,最终目的应是为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居民福利的需要。

  郭万达:国家金融改革方面的尝试,一直以来都存在困惑,即金融创新政策如何才能真正有助于实体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从根本而言,金融政策的创新最终就是要服务实体经济。

  前海政策框架是从当前金融改革现实出发,即在金融发展方面提出创新,同时也涵盖环境优化、政策优惠等方面条件。如果前海能够在这方面做好试点,对全国金融改革意义重大。

  □记者 周少杰

  实习记者 张 莉

[作者:何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