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神九监测太空环境保安全

2012-06-26 17:5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运用多种跟踪测量手段

  神舟九号从点火起飞到精确入轨,需要不断对其飞行姿态进行修正。而何时修正,修正多少,主要依据来自地面测量设备实时获取的飞行数据。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所属的8个测量站点,在神舟九号点火起飞约200秒后开始工作,直至神舟九号准确入轨,跟踪测量约6分钟,超过上升段一半以上。

  在跟踪测量过程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8个测量站点同步工作,分别进行光测、外测和遥测。

  光测、外测、遥测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立体测量网。任务中,各测量站点将测量到的数据,实时传送地面数据处理中心,经过综合解算,便可全面掌握神舟九号飞行情况。演算得出的实时数据和理论数据进行比对,便可作出飞行修正的量化判断。

  测量神舟九号和一般的卫星发射测量手段基本一致,但其精准程度要求更高。

  太原指挥所指挥长王江生介绍说,为了满足任务的高精度和高可靠要求,该中心测控系统对参加任务的全部设备进行了精心调整测试,对部分设备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多次组织联试联调,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了彻底归零,使所有参试设备工作正常,具备神舟九号发射跟踪测量的全部条件。

  新信息传输体制给力

  神舟九号点火起飞后,火箭和飞船的实时状态需要依靠各种跟踪测量数据来判读。因此,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就成为确保神舟九号任务圆满完成的一个重要保证。这次神舟九号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针对数据传输的新特点和高要求,对信息传输体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神舟九号发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既要根据预定计划做好轨道调整,又要根据天宫一号的位置与姿态信息,来调整自身的角度和速度。这就要求各雷达测量站点与指挥控制中心的信息交互必须实时准确,按照这一要求,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过去的串联式数据传输,改造升级为“一发多收”的并联式数据传输。

  太原雷达站科技处处长贺新华说:“过去要把数据送到指挥控制中心,必须经过3到4个上级或者后方站点,在这次任务里边,我们在将数据报送上级站点的同时,还可以点对点,直接与发射场进行交互。”

  作为上升段测量的区域指挥中心,太原指挥所与酒泉发射场进行信息交互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时测控数据、图像话音数据、非实时数据等。这些数据格式多样、解码程序繁杂,对此,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大胆对原有的通信传输体制实施创新“手术”,组织力量从修改相关装备与软件的底层协议入手,攻克和解决了不同格式数据的智能匹配、自动换算问题,最终实现多种格式数据的“一网尽传、高效传递”。

  贺新华说,这种新的信息传输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设备接口和人力操作,简化了指挥调度程序,使得指挥控制扁平化,整个系统应急响应高效。

  这种新的信息传输体制,已在遥感卫星十四号、十五号发射中得到实际检验。在这次神舟九号任务准备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针对任务并行多,测控设备和通信线路调整频繁的情况,迅速制定测控信息系统参试设备状态控制办法,规范技术状态管理,并通过与指挥控制中心的反复联试联调,确保所有设备软件功能正常、接口匹配,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完)

[作者:尚春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