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为了加强部队的侦察能力,印度国防部将采购95架迷你型无人机装备空军和海军。同时,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正在研究和开发高海拔长航时作战无人机,并在“鲁斯特姆”项目下开发中航程无人机。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各国关注。请看科技日报特约专稿——
前不久,美军在巴基斯坦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发动无人机打击。据一位匿名的美国官员证实,基地组织二号头目阿布·亚哈·利比在美军无人机空袭中丧生,同时此次空袭至少造成15人丧生。随着无人机在反恐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人机的地位作用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新审视。从担负侦察任务,到作战空袭任务,无人机已经成为战场上不折不扣的“银翼杀手”!
军事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自1918年第一架无人机诞生以来,无人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早期的无人机作为靶机用于部队的训练,并没有很快在战争中出现。直到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军首次将“瑞安147”系列无人机作为侦察机用于实战。1964年到1975年间共计出动3435架次,其中2873次安全返回,获得的空中照片占美军侦察总数的80%,收到明显成效。
1982年6月,在中东的贝卡谷地交战中,以色列首先利用无人机诱骗叙利亚军队“萨姆-6”地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开机,获得了雷达的工作参数并测定了其准确位置,而后展开攻击。仅用短短的6分钟,叙军的19个“萨姆”导弹阵地便化为乌有,这个举世瞩目的成功战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无人机的作战价值和发展潜力。
随着军事需求的强力牵引和新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无人机的军事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从遂行侦察任务到电子对抗,直至作为武器平台用于攻击作战。
在现代战争中,“发现—定位—跟踪—瞄准—攻击—评估”这一作战程序被军事专家形象地称为“杀伤链”(即英文Find-Fix-Track-Target-Engage-Access的缩写)。作战过程中,参战部队按照程序遂行各种不同的作战任务。常规的作战模式一般由卫星、侦察机、预警机实施“发现-定位-跟踪”,引导其他作战飞机实施“瞄准—攻击—评估”。卫星的侦察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不能对目标进行连续监视;如使用有人侦察机和预警机,不仅出动强度大,其安全也将面临威胁。与之相比,作为武器平台的无人机集侦察、打击功能于一体,不仅能对特定的目标进行连续不断的侦察、监视,还能抓住战场稍纵即逝的战机,提高攻击的时效性。
虽然目前投入使用的无人作战飞机主要是一次性攻击机或在一种平台上实现空中侦察和武器发射的多用途功能,真正意义上的无人作战飞机仍处在研发阶段,但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加深了无人机概念的内涵,使无人机的作战使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并将改变未来空中作战的力量结构、组织编制、条令条例、作战原则、战术思想乃至国防采办策略等,将是空中力量的一次革命。
改变现代战争作战样式
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曾在“火蜂”无人机上携带过激光制导炸弹和“小牛”导弹,其目的是想用无人机替代进攻性飞机执行危险性大的对地攻击任务,但并未投入实战应用。
在1999年的科索沃冲突中,美军感到空中压制力量的不足,而如果无人机具备攻击能力,就可以在耗费人力较少的情况下对战场实施24小时压制,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2000年,美国空军的无人机作战实验室开始研究如何利用“捕食者”无人机携带制导炸弹或导弹。鉴于“捕食者”挂载能力的限制,经过筛选最后确定了陆军用于武装直升机的“海尔法”导弹。2001年初,美军在“捕食者B”无人机上完成了3枚“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实弹发射,全部命中目标。
阿富汗战争开始后,在错过了包括打击本·拉登本人在内的一些作战良机后,美军在战场投入了加装“海尔法”导弹的“捕食者B”无人机,指挥官通过数据链在本土遥控指挥,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以内对目标发动攻击。2001年11月15日,由“捕食者B”无人机发射的“海尔法”导弹击毙了“基地”组织二号人物穆罕默德·阿提夫,由此开创了用加载武器的无人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先河,成为军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的“捕食者B”无人机共发射了约115枚“海尔法”导弹,取得了不俗战绩。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无人机共发射了62枚“海尔法”导弹。与在阿富汗相比,由于战区司令官极其需要无人机获取战场信息,因而淡化了无人机的攻击作用。但在攻击的目标上, 阿富汗战争中打击的主要是遭到轰炸后溃散的人员、车辆、坦克,在伊拉克则多是防空高射炮等正在遂行作战任务的武器及人员。2003年3月22日,美空军1架“捕食者”无人机在伊南部阿马拉市外发射了1枚反坦克导弹,成功摧毁了伊军1门自行高射炮,由此开始了美军动用无人机对伊军地面目标实施的导弹攻击。在战后的伊拉克,无人机继续有力支持着地面军事行动。2005年6月18日,在“叛乱活动”最活跃的安巴尔省,一架执行侦察任务的“捕食者”无人机传回的图像清晰地看出美军一个地面控制站正处于反美武装部队设立的一处迫击炮发射阵地的射程范围之内,美军指挥员在确定无误后立即指示该架无人机发射导弹摧毁了这一阵地,保障了美军控制站的安全。
无人机攻击作战同样使美国的反恐战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对列入中情局和特种作战司令部死亡名单的恐怖主义领导人,无人机操作员在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外的屏幕前,在对方毫不察觉的情况下发动袭击。
阿布·阿里是2000年也门“科尔”号驱逐舰爆炸案的主犯,同时也是拉登的高级保镖。2002年11月3日下午,从也门玛里布山脉的一个农场开始,美国CIA根据也门特工的情报,部署无人机对阿布·阿里的车辆进行追踪,而恐怖分子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已在数百公里外CIA的监视之中。当无人侦察机传输回来的实时图像显示车辆突然掉转方向躲避军事检查站时,无人机发射了“地狱火”导弹,车上的6名恐怖分子全部丧生。据报道,美国政府近来新授权扩大了在也门的秘密无人机行动,美国无人机可以在没有鉴明目标身份的情况下将其直接炸死。
信息化战争的开路先锋
一是多功能、信息火力一体成为当前主流。未来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占据战争的主导地位。随着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部队,使得网络中心战等新的作战形式相继涌现,并正在改变和取代传统的作战样式。无人机以其固有的优势,对取得战场信息优势、争取主动、赢得作战胜利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现代高技术的发展,使无人机平台的多功能化得以实现,同时减少了平台装备数量,降低了采办费用。无人机集多种能力于一身,能够大大提高侦察、决策、打击、评估的时效性,适应战场瞬息万变的态势变化,其实战意义不言而喻。
二是无人及有人作战飞机协同作战将成为未来主要作战模式。综合先进飞行平台、智能化控制、信息网络等高端技术的无人作战飞机,在空—天—地信息网络支持下,将可完成一些其它作战飞机难以完成的重要作战任务,引起空战理论的变革,以及对地攻击和空中作战方式的改变。虽然无人作战飞机的使用范围会逐渐增大,甚至部分替代有人作战飞机,但其智能化的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有人作战飞机的水平,特别是在对付伪装目标、执行随机任务、克服复杂干扰时更是如此。因此在未来战争中,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作战飞机及其他无人支援飞机联合编队作战,将产生一种新的作战模式。在这种作战模式中,多种无人机和有人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可以将各自的效率发挥到最大。
三是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应用日益增多。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军队力量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频繁。非战争军事行动虽然不是战火硝烟中的战争对抗,但时间之紧、规模之大、环境之险、情况之复杂、任务之繁重,丝毫不亚于战争军事行动。无人机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成为维稳型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防止骚乱、动乱行动,处置边防、边海事件行动,慑止违法和犯罪活动的重要执法力量;警示型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向对手展示武力和决心,迫使其畏惧和屈服的重要手段;打击型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既能有效打击和威慑,又能把握适应程度、防止对抗升级的有效手段。
四是太空及临近空间成为新的战场。在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中,空间已成为未来战争新战略制高点,围绕制天权和制信息权展开的空间攻防对抗和信息对抗,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重要内容。临近空间也因其归属权问题在国际上尚未明确,以及作为空中与太空军事作战的连接区域,体现出了日益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在空间领域,高超音速无人机和无人空天飞机以其飞行速度高、战略纵深大和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及临近空间将成为无人机的新战场。 (王剑 作者单位:空军装备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