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央党校教授:反腐败“零容忍”是底线

2012-06-10 10:28:00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字号  

  对于腐败的“零容忍”是中国共产党一贯追求的目标,应在权力配置上实现异体监督,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5月28日,中共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中共中央委员、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这是自去年2月中央纪委决定对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检查以来,中央再次发布刘志军案的官方消息。

  刘志军案因与“中国高铁”发展相关,加之其治下数名铁道部高官相继落马,又因去年发生的7·23温州动车事故,刘志军案一直被外界格外关注。

  “反腐败既‘打老虎也打苍蝇’,对腐败分子,不管是谁,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搞腐败,就一查到底,反腐败‘零容忍’是底线。”6月4日,反腐败学者、中央党校教研部教授林吉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源于“破窗理论”

  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刘宗洪曾就反腐败“零容忍”进行过专题研究。

  “‘零容忍’原指不宽容任何轻微的犯罪行为,后来引申到反腐败领域。”刘宗洪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说,上个世纪,美国预防犯罪学家乔治·凯林和詹姆斯·威尔逊提出了“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幢大楼的一扇窗户遭到破坏而无人修理,肇事者就会误认为整栋大楼都无人管理,从而得到可以任意破坏的暗示,紧接着就会发生一系列犯罪行为。

  刘宗洪教授认为,“破窗理论”从心理学视角揭示了轻微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要消除犯罪现象,必须对轻微的犯罪行为予以严惩。

  不久,美国警署把“破窗理论”应用于社会治安管理上,严肃查处轻微的犯罪行为,对犯罪分子实行“零容忍”,取得了明显成效。

  刘宗洪在研究中发现:1993年,纽约市在美国联邦调查局10万以上人口的189个城市中的犯罪率统计中排名第87位,但到了1997年上半年,纽约市在名单中则位列第150位。纽约治安形势的好转主要得益于“零容忍”警政。

  后来,香港廉政公署把“零容忍”理念应用于廉政建设,使其清廉指数一跃位居亚洲前列。

  据刘宗洪介绍,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不久就提出了反腐败“零容忍”政策。一方面,香港廉政公署在制度设计时对任何轻微的腐败行为均不予容忍。另一方面,香港廉政公署在执行法律法规时也体现出腐败“零容忍”的精神。

  一个例证是:20世纪60年代,香港廉政公署公布了《防止贿赂条例》,对腐败的罪与罚作了非常清晰的规定,从而堵塞了轻微腐败的漏洞。

  “关于举报范围,我们称为零度容忍,无论是大贪还是小贪,100元、10元,甚至1元都要处理,只是调查力度不一样。” 香港廉政公署前副廉政专员兼执行处处长郭文纬在清华大学讲演时曾经如此表述。

  通过对香港廉政公署推行“零容忍”政策的分析,刘宗洪认为,对轻微的腐败不予制止,不仅会提高腐败分子的胆量,而且会激发其他官员的腐败动机。“实践证明,反腐败‘零容忍’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举措。”

  林吉吉教授也表示,香港廉政公署实施反腐败“零容忍”,对腐败分子产生了巨大威慑作用,用较短时间就遏制住了腐败。

[作者:李志强  编辑:]

相关阅读